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文化向度:价值、实践与心理Thre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Value, Practice & Psychology
张鑫
摘要(Abstract):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历史辩证发展的过程对共同体演进的最新把握,是思考与推动当代人类命运发展的文化理念,在文化本质的维护和照料上而成为一种文化政治,因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向度。具体地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超越文化冲突的价值向度、推动文化交往的实践向度、增强文化自信的心理向度。超越文化冲突、推动文化交往是理论预设与实践同构的辩证过程,增强文化自信是最终指向,三者统一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过程中。
关键词(KeyWords): 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自信;国际话语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双重视阈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AZD001)
作者(Author): 张鑫
DOI: 10.13658/j.cnki.sar.2019.01.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8页。
- (2)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77页。
-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页。
- (2)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43页。
- (3)邹广义:《当代文化哲学》,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2页。
- (4)罗平汉主编:《治国理政这五年: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巨变》,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1页。
-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0页。
- (6)何毅亭主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5页。
- (1)(3)镜味治也:《文化关键词》,张泓明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39、35页。
- (2)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第1卷,吴琼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9页。
-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页。
- (5)(6)(7)(8)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72、72、161、184页。
- (1)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162页。
-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
-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页。
- (1)常建、李国山:《欧美哲学通史:现代哲学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29页。
- (2)(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35页。
- (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33页。
- (4)肖冬松主编:《治国理政现代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46页。
- (1)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05页。
- (2)肖巍、顾钰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5—2016),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65页。
- (3)《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成就》(上册),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60页。
- (4)《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5页。
- (1)田旭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