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地区寺观的经济结构及其社会影响
郑振清
摘要(Abstract):
传统宗教文化的诸多形态与东南地区社会经济相互影响 ,凸显出区域特征的文化经济内涵。寺观是此内涵的酝聚场所 ,寺观经济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特质与社会价值。本文试图从寺观经济内部结构和外部影响两方面分析、归纳寺观经济的主要形式和社会作用 ,揭示该地区宗教与经济互动的具体规律。在此基础上 ,作者进一步阐明该地区寺观经济的区域特征及社会影响 ,指出历史上东南地区宗教组织及其活动场所在区域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东南;寺观;文化经济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郑振清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2)何兹全:《佛教经律关于僧民私有财产的规定》,载《北京师大学报》1982年第6期。
- (3)《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
- (4)《广弘明集·对傅奕废佛僧事》。
- (5)顾炎武:《日知录之余》卷三《僧禁》。
- (6)参见翟国强:《元代江南寺田的租佃关系》,载《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年第1期。
- (7)《两浙金石记》卷十五,转引自翟国强:《元代江南寺田的租佃关系》。
- (8)《大藏经》卷四十,第146页。
- (9)嘉靖《建宁府志》。
- (10)简修炜、夏毅辉:《南北朝时期寺观地主经济初探》,载《学术月刊))1984年第1期。
- 《金陵梵刹志》卷五十一。
-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8页。
- 吕祖谦:《东莱文集》(金华丛书本)卷七《大梁张君墓志铭》。
- 雍正朝《浙江通志·寺观》卷二二六《序》。
- 《管子·治国篇》。
- 《典故纪闻》卷一二“景泰时于谦奏言”条。
-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十《孙武义墓志铭》。
- 《续资治通编》卷二六二,熙宁八年夏四月戊寅。《广弘明集》卷六。
- 《淳熙三山志》卷三三“僧寺序”。
- 《李觏集》卷一六《富国策五》。
- 《元史》卷一八七《乌古孙良桢传》。
- 《梦梁录》卷六“十月”条。
- 童家洲:《日本华侨的妈祖信仰及其与新马的比较研究》,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0年第4期。
- 林国平主编:《闽台区域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42页。
- 郭虹:《宗教文化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意义》,载《天府新论》199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