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
徐勇;
摘要(Abstract):
本文认为,在当今“回归国家”的学术热点中,一种是向传统国家回归的价值取向,一种是重视国家研究的政治学分析框架。根据这一分析进路,应该着眼于现代国家建构的研究。相对于传统国家的现代国家具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民族—国家,一是民主—国家,前者是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以主权为核心;后者是现代国家的制度体系,以主权在民为合法性基础。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现代国家建构中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的非均衡性,及由此引起的政治整合和文化整合的矛盾。认为依靠历史记忆和“祖先崇拜”的国族建构并由此向传统国家回归的思路既不现实,更不合理。对于处于现代化全球化浪潮中的当今中国来说,更主要的任务是建构一个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相对均衡的现代国家。
关键词(KeyWords): 回归国;现代国;民族—国家;民主—国家;国家建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科研资金支持。
作者(Authors): 徐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 ②徐勇:《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 ③[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转引自王焱编:《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31页。
- ④⑨[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8—21、4、141、20、147页。
- ⑤⑧《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90页。
- ⑥[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4页。
- ⑦[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 ⑩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选集》上卷,第64页。
- 宁骚教授对“部族”、“民族”和“国族”的概念有相当精当的概括。可参见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20页。
-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1884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452页。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276页。
- 转引自陈嘉明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7页。
- 参见[法]福柯:《权力的眼睛》,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7页。
- [美]塞缪尔·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 [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6页。
- [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75页。
- [德]马克思·韦伯:《儒教与道教》,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45页。
- 孙中山:《三民主义》。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2、69-70页。
-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168、333页。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美化帝王,甚至渴求历史上强大的帝王“再活500年”的影视作品的出现正是这一思潮的集中反映。
- 蒋庆:《王道政治是当今中国政治的发展方向》,“世纪中国网”2004年6月29日“学人文集”。
- 陈嘉明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 俞可平等:《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十六世纪的资本主义农业与欧洲世界经济体的起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 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族际政治与现代民族国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 杨心宇:《现代国家的宪政理论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