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治思维的向度、困境与常态化
黄丽云;
摘要(Abstract):
思想观念的变革在于思维向度的转变。本文通过对法治思维的价值、结构向度分析,提出法治思维要坚持作为起点的确定性思维、过程的边界思维和结果的底线思维,并通过分层次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来得以实现。现阶段,很大一部分领导干部中存在"改革不顾法治、发展不管法治、稳定压倒法治"的思想。要从外部营造法律权威至上的法治环境,在内部夯实从知识结构到法治实践的个体根基,并建构制度化的激励保障机制,确保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的惯性思维。
关键词(KeyWords): 法治思维;向度;困境;常态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特专项)“法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条件——以福建省为例”(项目编号:FJ2015B021)
作者(Authors): 黄丽云;
DOI: 10.13658/j.cnki.sar.2016.01.02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柯文桂:《试析邓小平价值观的思维向度》,《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5期。
- (2)叶传星:《法治的社会功能》,《法律科学》2003年第5期。
- (3)王祯军:《论法治思维在维稳中的意义、向度及形成》,《法治研究》2013年第8期。
- (4)(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9页。
- (5)石佑宏:《深化改革与推进法治良性互动关系论》,《学术研究》2015年第1期。
- (6)傅思明:《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1期。
- (7)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8页。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 (10)林喆:《法律思维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