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田野的实证调查
龙云;任力;
摘要(Abstract):
农地流转能促进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率,但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进程加快,农业碳排放也会发生改变。本文利用对湖南省平江县113个农户进行田野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地流转将导致农业碳排放增加,兼业占总收入比重和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农业碳排放量越少,农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农地流转过程中应加强绿色耕种技术和方式的推广,并进行一定的补贴;对农户进行生态环保方面的教育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根据各地农耕文化制定有差异的低碳排放政策等。
关键词(KeyWords): 农地流转;农户行为;碳排放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绿色增长方式下大气污染治理的动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BJL092);; 厦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增长方式形成机制研究——理论、实证与政策”(项目编号:2013221011)
作者(Authors): 龙云;任力;
DOI: 10.13658/j.cnki.sar.2016.05.01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Johnson J M F:《Agricultural opportunities to mitigat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Environmental Pollution》,Vol.150(6),2007。
- (2)Ruben N L、Andrew J.Plantinga:《Land-use change and carbon sinks:econometric estimation of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supply func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Vol.51(2),2006。
- (3)曲福田、卢娜、杨淑怡:《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0期。
- (4)Gomiero T、Paoletti M G、Pimentel D.:《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agriculture》,《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Vol.27(4),2008。
- (5)鲁钊阳:《省域视角下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科学学研究》2013年第5期。
- (6)李国志、李宗植:《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10期。
- (7)武春桃:《城镇化对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经纬》2015年第1期。
- (8)胡中应、胡浩:《产业集聚对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 (9)庞丽:《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2期。
- (10)黄祖辉、米松华:《农业碳足迹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农业经济问题》2011第11期。
- (11)高鸣、陈秋红:《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碳排放绩效——来自中国农业的证据》,《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第11期。
- (12)宋博、穆月英、侯玲玲:《农户专业化对农业低碳化的影响研究——来自北京市蔬菜种植户的证据》,《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第3期。
- (13)何凌云、黄季焜:《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与肥料使用——广东省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5期。
- (14)俞海、黄季焜等:《地权稳定性、土地流转与农地资源持续利用》,《经济研究》2003年第9期
- (15)注:中国农户耕种的农地可以分为自留地、责任田、承包地和开荒地等。自从2006年农业税取消以后,自留地和责任田基本上没有区别,开荒地和承包地只有少数农户耕种,因此四者可以合并为自家地,最终农户种植的农地可分为自家地和转入地两种产权类型。本文参照俞海和黄季焜(2003)的划分方法,将农户经营的农地划分为自家地和转入地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