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国际比较The Measure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China'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史丹,李鹏
摘要(Abstract):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阶段我国经济更加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效率提升以及资源配置优化等途经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以新时代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指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创新与协调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相对不足,并发现:投资效率偏低、高技术产品出口附加值不高、产出波动较大、收入分配差距仍待缩小等方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在此基础上,就相关指标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以期找出阻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从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高质量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创新驱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应急项目“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研究”(项目编号:71841015)
作者(Author): 史丹,李鹏
DOI: 10.13658/j.cnki.sar.2019.05.01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Barro R.J,Working Papers from Central Bank of Chile,Quality and Quantity of Economic Growth,2002.
- Chow Gregory C.,Li K.W.,“China’s Economic Growth:1952-2010”,Economic Development&Cultural Change,2002,51(1).
-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 郭克莎:《论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经济研究》1996年第1期。
-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 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质量研究课题组:《我国省际经济质量比较与评价研究》,《经济纵横》2017年第12期。
- 卡马耶夫:《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陈华山等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 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统计研究》2019年第1期。
- 刘树成:《论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 任保平、魏婕、郭晗:《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2018)》,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年版。
- 王小鲁、樊纲、胡李鹏:《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 魏敏、李书昊:《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经济学家》2018年第4期。
- 温诺·托马斯:《增长的质量》,《增长的质量》翻译组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 肖红叶、李腊生:《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1998年第4期。
- 余泳泽、杨晓章、张少辉:《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时空转换特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年第6期。
- 詹新宇、崔培培:《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评价---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证分析》,《财政研究》2016年第8期。
-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 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的再认识---用TFP分析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若干局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
- 朱楠、郭晗:《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评价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 (1)本文将能源与劳动、资本一同作为要素投入,以GDP作为期望产出,以SO2排放量、工业固体排放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废水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
- (1)市场化程度指标出自王小鲁等发布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我国的市场化指数,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市场化指数根据GDP总量进行加权平均,进而得到我国总体的市场化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