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构体系与内在逻辑The Structural System and Internal Logic of Central Top-Level Design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张勇
摘要(Abstract):
政策是理解中国政治与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我国政策体系在宏观上呈现"二元非均衡"和"一极多层次"的特征,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决策为主体的中央顶层设计处于整个政策体系最高层,是观察中国现实、分析中国政治的重要窗口。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中央顶层设计始终占据着最高权威性的决策地位,具有超稳定性的决策结构,有着内在的活力;而且,在中央顶层设计体系和决策实践过程中,处于执政地位的党始终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中央顶层设计的始终。
关键词(KeyWords): 政策;中央顶层设计;改革开放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研究”(项目编辑:GD16CSH02);; 2017年广东省重点平台和重点项目“‘社会空间’理论视阈下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研究”(项目编号:2017WTSCX080)
作者(Author): 张勇
DOI: 10.13658/j.cnki.sar.2019.03.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俞可平为政治学研究系列丛书(杨雪冬:《制度运行的逻辑》《国家治理的逻辑》《地方治理的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写的专家推荐语。
- (2)陈振明:《党中央治国理政政策思想与中国特色政策科学理论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2期。
- (1)俞可平:《政治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40页。
- (2)裴宜理、夏璐:《增长的痛楚:崛起的中国面临之挑战》,《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第12期。
- (3)陈振明:《党中央治国理政政策思想与中国特色政策科学理论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2期。
- (4)胡鞍钢:《民主决策: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6页。
- (5)王绍光、樊鹏:《中国式共识型决策:“开门”与“磨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页。
- (6)王绍光、鄢一龙:《中国民主决策模式:以五年规划制定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0-41页。
- (1)陈振明:《中国政策科学的话语指向》,《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 (1)59次中央全会具体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期间召开5次,十二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期间每届均召开7次,十三届期间召开9次,十九届期间到目前为止共召开3次。
- (2)4个“决议”分别是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成立中央书记处的决议》、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 (3)6个“决定”分别是十二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接受胡耀邦同志辞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的请求的决定》《推选赵紫阳同志代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决定》《关于撤销沈图同志中央委员职务的决定》,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同意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和《关于调整充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决定》。
- (4)6个决策分别是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十二届七中全会通过的《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 (1)薛庆超:《中国特色的“三中全会现象”》,《决策与信息》2013年第12期。
- (2)马雅斐:《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工会建设》,《工会信息》201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