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代福建官学教育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许莹莹;
摘要(Abstract):
明代福建官学教育承前启后、既往开来,在福建教育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教育的兴盛,推动了地域文化的繁荣。具体而言,在文教水平的提升、人才的培养、社会风俗的改善、社会结构的改造、地方文化事业的开展等方面,对福建地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KeyWords): 明代;福建;官学教育;府州县学;地方社会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许莹莹;
DOI: 10.13658/j.cnki.sar.2016.05.03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参见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页。
- (2)参见郭培贵等:《论福建科举在明代的领先地位及其成因》,《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 (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2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6页。
- (4)(清)怀荫布、黄任等:《明循绩》,《泉州府志》卷47,《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第22-24册影印,清光绪八年(1882)壬午补刊本,第531页。
- (5)(清)孔自洙、吴殿龄:《人物志》,《延平府志》卷18,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29页。
- (6)(清)怀荫布、黄任等:《明乐善》,《泉州府志》卷61,第378页。
- (7)(清)张凤孙、郑念荣:《乡贤》,《邵武府志》卷17,清乾隆刊传抄本,第51页。
- (8)(清)孔自洙、吴殿龄:《人物志》,《延平府志》卷17,第511页。
- (9)(清)怀荫布、黄任等:《明孝友》,《泉州府志》卷58,第240页。
- (10)(明)陆以载:《新修福安县志序》,(明)陆以载《福安县志》卷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 (11)参见肖书铭:《明清时期福建官府刻书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1硕士学位论文,第42页。
- (12)(清)叶德辉:《明时官刻本只准翻刻不准另刻》,《书林清话附书林馀话》卷7,广陵书社2007年版,第128页。
- (13)(明)余象斗:《新锓朱状元芸窗汇辑百大家评注史记品萃》,明万历十九年(1591)刊本,转引自陈文新、赵伯陶主编:《中国文学编年史》(明末清初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页。
- (14)(清)熊日新主修:《熊氏西族贤宦籍》,《潭阳熊氏宗谱》卷首,清光绪七年(1881)建阳书林熊氏木活字印本。
- (15)(清)怀荫布、黄任等:《明笃行》,《泉州府志》卷59,第301页。
- (16)参见(明)谢廷举、陈应宾等:《文籍》,《福宁州志》卷12,《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54种影印明嘉靖本,第522页。
- (17)(明)殷之辂、朱梅:《诗赋》,《福宁州志》卷13,《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影印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刊本,第322-3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