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权力、宗族与基层社会——民国时期的闽南宗族
郑榕;
摘要(Abstract):
传统社会国家利用宗族组织治理基层社会,达成行政目标。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国家建设,目标旨在改造传统社会与现代性不相容的一面,建立极具现代效能的政权体系。然而在国家权力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基层社会往往依凭传统力量因应、重塑国家权力的刚性力量,这种博弈过程因地域差别而呈现出不同形态。对民国时期闽南宗族活动、功能及与国家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化过程中基层社会的"变"与"不变",进而描摹20世纪以来中国基层社会变迁的总体画面。
关键词(KeyWords): 国家权力;宗族;基层社会;闽南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闽南军民家族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FJ2015JDZ032);; 闽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清末民初国家政权现代化与乡村社会变动”(项目编号:SS11066)
作者(Authors): 郑榕;
DOI: 10.13658/j.cnki.sar.2016.06.02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42-257页。
- (2)《清朝文献通考》卷二三,《职役三》。
- (3)常建华:《近代闽台族正制考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
- (4)林树梅:《啸云山人文钞》,道光庚子(1840年)刊本,卷三。
- (5)梁启超:《新民说》,《新民丛报》第一号。
- (6)陈独秀:《三爱·说国家》,《安徽俗话报》1904年6月14日。
- (7)(8)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0、51页。
- (9)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晴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中华书局2008年版。
- (10)(19)《漳浦县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卷23、卷28。
- (11)(12)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漳州市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卷24。
- (13)(14)(15)陈阳山:《漳浦地方绅士的产生和没落》,《漳浦文史资料》第一辑。
- (16)陈万年、杨景山:《“乡约”-漳浦的“南北战争”》,《漳浦文史资料》第三辑。
- (17)虽然北派绅士有佛昙杨天枢、杨天育兄弟,南派绅士有佛昙杨士鹏。同姓属于不同政治派系,此中原因因资料所限不得而知,但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得知他们同宗不同房,依然可作为不同宗族组织看待。
- (18)《漳浦高山历史资料汇编(黄姓)》第126页。
- (20)陈洪进:《解放前的中国农村》,《民权政治与乡村建设》,中国展望出版社1992年版,第244-247页。
- (21)(22)李林昌:《民国时期漳浦行政区划与基层政权》,《漳浦文史资料》第九辑。
- (23)第一点“陈贼”之名殊难理解,但资料原文如此,笔者以为这是带有情感色彩的称呼。第二点两派之中都有陈姓,因陈麒麟称“陈贼”为老家长,显然双方是宗族中不同“房”之间的矛盾,“房”亦是宗族组织的一种形式,至于陈氏大宗内部因何分裂走向对抗,由于资料缺乏,暂时未能进行分析,留待今后深入研究。
- (24)陈万年:《“民主”丑剧“选灾”祸害》,《漳浦文史资料》第四辑。
- (25)陈万年:《漳浦国民党“派系之争”的内幕》,《漳浦文史资料》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