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以新城市建设引领新农村建设
徐勇
摘要(Abstract):
由于是一个农业、农村和农民大国,在整个20世纪,中国发展的基点在农村,并以农村为动力源。但“三农”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有赖于工业和城市发展。20世纪,农村和农民为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进入21世纪,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由此将实现从“农村包围城市”向“城市带动乡村”的转变。其带动机制主要有财政、就业、资本、信息和制度带动。而要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必须以新城市建设引领新农村建设,着力于强化城市的自我创新能力。
关键词(KeyWords): 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带动;统筹发展;体制机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武汉市科委、汉阳区科技局项目“武汉市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与体制性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32617);;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科研资金
作者(Author): 徐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潘维:《组织贫困农村建新城》,《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2期。
- [2]温铁军:《两个没有看见和两个支持体系——关于建设新农村的理论问题》,“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6年1月26日。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04页。
- [4]李昌平:《保护“三农”的根本措施——重新扶持农民合作起来》,“中国乡村建设研究网”2006年10月22日。
- [4]徐勇:《“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构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 李海金:《以城带乡: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城市化走向——以武汉市双柳“乡改街”为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 杜受枯:《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成都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考和建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10期。
- 李东升:《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光明日报》2006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