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方法探析——兼论世界市场成为其理论体系逻辑归宿的原因
黄瑾;
摘要(Abstract):
仅仅强调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构建科学经济学体系的方法是不够充分的,因而仅仅把世界市场概念理解为全球商品交换关系总和也是不够全面的。根据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对世界市场的研究不能离开资本,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市场;对世界市场的研究不能停留于商品交换关系总和的层面,更要看到世界市场体现了流通背后不同阶级不同国家之间生产关系的总体特征;对世界市场的研究不能停留于资本,更要深入分析世界市场为共产主义诞生创造的物质和阶级条件。
关键词(KeyWords): 理论体系;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黄瑾;
DOI: 10.13658/j.cnki.sar.2016.01.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2)(5)(8)(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750-751、751、751、735、758页
- (3)(6)(9)(14)(15)(18)(20)(23)(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43、24、111、4、3、26、24、27-28页。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7页。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78页。
- (10)(11)(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1、39、22页。
- (12)[德]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39页。
-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2页。
- (17)[英]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朱泱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0页。
- (19)吴易风:《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 (21)(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39-140、311-312页。
- (24)(34)《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17、519-520页。
- (26)1862年12月28日,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信中首次提到了《资本论》计划:“第二部分(指《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的手稿---引者注)终于已经脱稿,只剩下誊清和付排前的最后润色了。这部分大约有三十印张。它是第一册的续篇,将以《资本论》为题单独出版,而《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个名称只作为副标题。其实,它只包括本来应该构成第一篇第三章的内容,即《资本一般》。这样,这里没有包括资本的竞争和信用。这一卷的内容就是英国人称为‘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36页)
-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3页。
- (28)(32)《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279页。
- (29)(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268页。
- (30)(33)(37)(39)(40)(41)(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276、228、86、88、291、87页。
-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1-542页。
- (35)(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8、552页。
-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