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保维度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建构
尹红;林燕梅;
摘要(Abstract):
生态理政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治国方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环境保护多元共治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然实施数字环保技术在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尚存诸多难题。在论述数字环保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作用机理基础上,提出需要构建信息共享机制以及环境法庭司法救济制度等,并从建构多学科整合视角下的"数字环保"技术平台为公众参与提供有效信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法庭司法机构完善公众参与的司法救济机制、从三维度展开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建言建策。
关键词(KeyWords): 数字环保;公众参与制度;当下问题;多元共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贵州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贵州省‘数字环保’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2]6007号)
作者(Authors): 尹红;林燕梅;
DOI: 10.13658/j.cnki.sar.2016.04.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吕忠梅:《建立实体性与程序性统一的公众参与制度》,《中国环境》2015年10月8日。
- (2)梁亚荣、陈利:《环境影响评价中公民参与权的保障---兼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 (3)吕忠梅:《破解环境公众参与制度性难题》,《中华环境》2014年第1期。
- (4)刘超:《“二元协商”模型对我国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启示与借鉴》,《政法论丛》2013年第2期。
- (5)参见奥胡斯公约(Convention on Access to Information,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and Access to Justice in Environmental Matters;1998)的三大支柱为获取信息、参与决策和获得救济(Access to Information,Access to Decision Making,and Access to Justice)。全文可在这里下载:http://www.unece.org/env/pp/treatytext.html.
- (6)尹红、王恒俭、刘术军等:《“数字环保”系统综合技术应用与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1期。
- (7)徐敏、孙海林:《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第4期。
- (8)孔晓明:《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立法探析》,《学术交流》2008年第4期。
- (9)尹仑、薛达元:《民族生态政策的概念和构建》,《思想战线》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