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对身心二元论的突破
季晓峰;
摘要(Abstract):
本文研究梅洛-庞蒂的身体表达理论,通过阐述肉身化主体及其意义投射,来说明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如何以主客、心物交融的身体表达取代传统的身心二元论。传统西方哲学中身心二元对立使得身体现象被还原为身体表象,把我们对世界的体验简化为空洞的思想。从现象学角度出发,作为知觉主体的身体是一个"能思维的物体",因而是"主体——客体"。身体与世界的接触是一种朦胧的知觉经验,身体这一"委身于世界之中的主体"是意义生成和变化的核心,它是无法还原的,沉默的身体已经先于一切意识的表象而使原初的意义显现在"绝对的明证"之中。以这种方式消除身心之间的鸿沟也就是以彻底经验主义的方式贯彻了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宗旨。
关键词(KeyWords): 知觉身体意识现象学身心二元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培养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009059
作者(Authors): 季晓峰;
DOI: 10.13658/j.cnki.sar.2010.02.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学结论》,王东亮译,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1、11页。
- ②(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1页。
- ③(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04页。
- ④(德)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张念东、凌素心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78页。
- ⑤⑥⑦⑧⑨(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105、111、113、116、125、128、2、184、240、194、181、176、138、140、175、194、300、257、511、281、282页。
- ⑩陆扬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97、806页。
- 12(英)艾耶尔:《二十世纪哲学》,李步楼、俞宣孟、苑利均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258页。
- 14《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四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54—56页。
- 18(日)鹫田清一:《梅洛-庞蒂:认识论的割断》,刘绩生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页。
- 22(法)约瑟夫.祁雅理:《二十世纪法国思潮》,吴永泉、陈京璇、尹大贻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70页。
- 25杨大春:《感性的诗学:梅洛-庞蒂与法国哲学主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页。
- 29(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行为的结构》,杨大春、张尧均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80、307、3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