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潮百年述评
朱世陆
摘要(Abstract):
本文把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潮放在国内传统经济思潮与国外经济思潮变迁激荡的大背景下 ,阐述其发生、发展与变化历程。重点阐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社会主义观的动态发展 ,指出其是社会主义中国化的起步 ,然后简述其后续的几种社会主义对其继承与扬弃关系 ,特别是它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异同。最后点出中国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经济思潮的基本特点与经验教训
关键词(KeyWords):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潮;孙中山民生主义社会主义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朱世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相关论述很多,可参考马伯煌主编《中国经济政策思想史》,特别其《结论》部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赵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有关义利部分,特别是第一卷81—8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董士伟《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儒家传统》,《清华大学学报》1997年2期;刘务勇《浅论传统文化因素对我国社会主义选择的影响》,《甘肃理论学刊》1999年6期。
- (2)《共产党宣言》第三部分,见《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91———504页。
- (3)本段主要参考张艳国《19世纪社会主义思潮的东来及其中文译名的拟定》与《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动向》,分别刊于《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3期与《华中师大学报》1999年3期。
- (4)理论界对社会主义与民生主义的关系问题的探讨,向来比较热,也比较敏感。国内在90年代又掀起一股热潮,见1991———1997年《中国历史年鉴》与1997———1999年《中国期刊网》相关论文约百篇,相关专著不多且乏特色。本部分参考了贺渊《三民主义与中国政治》上篇一、二、三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张海鹏《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评说》,《历史研究》1991年5期。国外相关研究也多,见《回顾与展望———国内外孙中山研究述评》相关评述,中华书局1986年第一版;台湾对民生主义的研究,见张军民《从学术三民主义化到三民主义学术化》,《学术研究》1998年12期。
- (5)本文有关孙中山文章的引文主要出处或所见篇目在文中基本有交代即不注明出处,可参见甘乃光民国二十年编《中山全编》。
- (6)夏良才《孙中山的国家观与伯伦知理的(国家论)》,《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第一版,第1249—1265页。
- (7)蒋大椿:《孙中山民生史观析论》,《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2期。
- (8)见《说明》与俄共“十一大”《俄共中央委员会政治报告》,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列宁论新经济政策》,1992年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 (9)《俄国革命的五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前引《列宁论新经济政策》196页。
- (10)参考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二、三、四编,中国经济出版杜1991年第一版。
- 马齐彬主编书《国共两党关系史》第977—980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 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第81—88页。
- (美)弗雷德里克·C·泰韦斯:《1949———1965年毛泽东的思想轨迹》,洪峻峰编:《西方学者论毛泽东》,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0-83页。原文刊在泰韦斯《中国的领袖、合法性与冲突:从超凡魅力的毛泽东到继承政治》第一编第一章。
- 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梁思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关于发展战略和过渡时期问题的思考》与王名胜:《毛泽东晚年关于人民主体地位实质化的基本思路》,分别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第295—296页;朱兰芝等编:《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哲学反思》,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第493—499页、123—134页。
- 主要见前引书《民生主义》章第一节,第四节中《人类生活标准》提出必需与安适标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见《邓小平文选》二、三卷与1978年以来历届中央委员会与政治局会议报告、公报。
- 研究近代经济史的诸大家基本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与不发展构成近代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这种观点必须把国家资本的发展包含在资本主义之中才是正确的。然而,从洋务运动以来近代化的长期实践与本文所述的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潮主流来看,中国国家资本不仅仅是为私人资本服务,其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毋宁说它是《共产党宣言》所涉及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实践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