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视角下乡村民宿聚落“三生”空间的重构优化——以海南省代表性共享农庄为例Re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 in Village Home Stay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Organization Theory——Exemplified by Typical Shared Farms in Hainan Province
游上,江景峰,谢蕴怡
摘要(Abstract):
从自组织理论视角,运用耗散结构和协同学原理,研究分析海南省代表性共享农庄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演化过程,可总结出乡村民宿聚落有过渡式、聚合式和融合式三种演化模式,其空间演化有政府政策、旅游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等外部动因,以及自然地理条件、交通因素和当地居民自主意识等内部动因。依此重构乡村民宿聚落"三生"空间协同演化优化模型,可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重构良性的内部系统,有助于达到乡村民宿聚落的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效果,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KeyWords): 自组织;乡村民宿聚落;“三生”空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民宿聚落发展模式创新及管理机制改革研究”(项目编号:FJ2017B095);; 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度社会科学高级别课题培育项目“精准脱贫背景下乡村民宿聚落化营造模式与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VV-1820)
作者(Author): 游上,江景峰,谢蕴怡
DOI: 10.13658/j.cnki.sar.2019.03.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Kant.Critique of Teleological Judgment,Werner S.Pluhar,Reprinted from the English Edition by Hacken Publishing Company,1987:253.
- (2)Haken H,Wunderlin A,Yigitbasi S.An introduction to synergetics.Open Systems&Information Dynamics,1995,3(1):97-130.
- (3)吴彤:《自组织方法论论纲》,《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年第2期。
- (4)Prigogine I,Lefever R.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s.Synergetics.Vieweg,1973:124-135;吴彤:《耗散结构理论的自组织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第6期;谢嘉幸、郭江:《耗散结构还是聚散结构──对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理论的思考》,《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4年第5期。
- (5)哈肯、郭治安:《协同学的基本思想》,《科学》1990年第1期。
- (6)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 (7)H.哈肯:《协同学及其最新应用领域》,《自然杂志》1983年第6期。
- (1)朱颂瑜:《在瑞士体验民宿的乐趣》,《中国乡镇企业》2013年第5期。
- (2)李欣:《国内民宿研究综述》,《旅游纵览》2017年第1期。
- (3)游上、陈晖莉、江景峰、余紫薇:《少数民族民宿聚落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研究---以拉祜族民宿聚落为例》,《商业经济研究》2018年第6期;蒋佳倩、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旅游研究》2014年第4期。
- (4)熊国铭:《供应链视角下对民宿集群发展的思考》,《物流技术》2016年第1期。
- (5)秦艳培:《共享经济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
- (6)邹统钎、陈序桄:《乡村旅游经营者共生机制研究---以北京市怀柔区北宅村为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9期。
- (7)姜辽:《浙江农户合作网与农村服务业集群模式研究---磐安农家乐实证》,《旅游研究》2013年第2期。
- (8)吴文智、张薇、庄志民:《利益驱动下的村落式农家乐集群经营模式研究---以苏州明月湾古村落为例》,《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第6期。
- (9)蒋秀芳、周刚、陈才:《台湾民宿发展关键成功因素及其对海南的启示》,《台湾农业探索》2016年第3期。
- (10)许静、陈才:《基于生活美学产业视角的台湾精品民宿经营模式探讨》,《台湾农业探索》2017年第3期。
- (1)刘燕:《论“三生空间”的逻辑结构、制衡机制和发展原则》,《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 (1)范艳丽、周秉根、吕永平:《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旅游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第1期。
- (2)陈永林、谢炳庚:《江南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及重构---以赣南地区为例》,《地理研究》2016年第1期。
- (1)席建超、王首琨、张瑞英:《旅游乡村聚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与优化---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的案例实证》,《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第3期。
- (1)朱媛媛、余斌、曾菊新、韩勇:《国家限制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优化---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经济地理》2015年第4期。
- (1)曾明星:《基于协同理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动力模型研究》,《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