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边缘知识分子走向马克思主义者的三种路径
罗敏;苏志宏;
摘要(Abstract):
时人在思考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都忽视了他们曾有一段时间是认同体系陷入危机的边缘知识分子。为重构社会认同圈,他们借助五四社团,结成高度同质性的团体。他们从不同的路径入手,研究新的时代问题成长为践履型知识分子;研究"社会与主义"问题成就中国近代有机知识分子;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改造方法问题,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这为中国后来"开天辟地"的大革命事业做出人才上的、组织上的准备。
关键词(KeyWords): 边缘知识分子;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五四先进社团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西南交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682014CX124)
作者(Authors): 罗敏;苏志宏;
DOI: 10.13658/j.cnki.sar.2016.06.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EB/OL].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xwh/shsc/article_20100120825.html,2013-11-01
- (2)董必武:《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2页。
- (3)李恩和:《周恩来青年时期在日本留学都学了啥?》,[EB/OL].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051201.html,2011-10-28
- (4)罗志田:《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开放时代》1999年第4期。
- (5)张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二十一世纪》1999年第4期。
- (6)毛泽东:《夜学日志首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
- (7)(9)(11)(12)(13)(14)(16)(17)(18)(20)(21)(24)张允侯:《五四时期的社团(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5、171、21-29、118、401-402、122-135、575、44-45、75、592、167-168、171页。
- (8)(10)(19)(22)张允侯:《五四时期的社团(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300-303、420、303、345-347页。
- (15)[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葆煦译,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页。
- (23)袁玉冰:《复黄在旋》,《新江西》1923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