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佛教授戒法系综论
马海燕;
摘要(Abstract):
明代戒坛的严禁导致戒法的中断,这为各种授戒法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明清佛教各授戒法系在戒法来源、授戒仪轨、传播区域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它们在律宗中断之后都有承续律宗正统的诉求与理想。从传戒活动的分布来看,律宗授戒法系占据主流,其流行的地区主要包括江苏、浙江、北方各地;禅宗授戒法系在曹洞宗寿昌系各支系丛林中传承,其分布区域主要是福建(包括台湾)、江西和广东等地。从三大授戒法系特别是禅宗授戒法系的出现来看,明清佛教更注重法派的传承,一切以法派的正当性为焦点,这也正是明清佛教的重要传统之一。
关键词(KeyWords): 法派;授戒法系;律宗;禅宗;明清佛教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授戒法系与两岸佛教传戒规范化研究”(项目编号:14XZJ017)
作者(Authors): 马海燕;
DOI: 10.13658/j.cnki.sar.2016.01.02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英]埃里克·霍姆斯鲍姆等编,顾杭等译:《传统的发明》,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 (2)张雪松:《被发明的传统》,《哲学门》第26辑第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4、165页。
- (3)震华:《清代律宗略论》,《律宗基础》,莆田广化寺印本。
- (4)果灯:《明末清初律宗千华派之兴起》,法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2004年版。
- (5)刘晓玉:《明清之际律宗中兴运动考察》,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 (6)[日]长谷部幽蹊:《古祖一门法灯の谱》,《禅研究所纪要》第27卷,1999年3月;长谷部幽蹊:《律门法化の地域的展开》,《禅研究所纪要》第23卷,1995年3月。
- (7)[日]长谷部幽蹊:《明清时代にねける禅律两宗弘化の动向》,《禅研究所纪要》第20卷,1992年3月;长谷部幽蹊《中国近代にねける具戒法仪》,《禅研究所纪要》第28卷,2000年3月。
- (8)[日]长谷部幽蹊:《律门法化の地域的展开》,《禅研究所纪要》第23卷,1995年3月,第136页。按:这方面的失误还有另一个原因,古心律师得意弟子澄芳远清律师依清末民初辅仁法师和虚云法师的意见曾经住持过鼓山涌泉寺,因而将涌泉寺归入律宗弘化范围,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会,澄芳法师不曾住持过鼓山,且《大昭庆律寺志》《新续高僧传》中所谓的“承芳”与“澄芳”实际上是同一人。具体参见拙著:《明末五台山澄芳律师生平略论》,《五台山研究》2013年第2期。
- (9)傅伟勋主编:《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东大出版社1980年10月。
- (10)圣严法师:《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菩萨戒指要》,法鼓山印行,第143页。
- (11)果灯法师:《明末清初律宗千华派之兴起》,法鼓文化出版社2004年,第30-32页;刘晓玉:《明清之际律宗中兴运动考察》,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01页。
- (12)颛愚:《紫竹林颛愚和尚语录》卷上,《云居法汇》第十册,大象出版社2014年9月,第158、159页。
- (13)福聚编:《南山宗统》卷2,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10页。
- (14)马海燕:《明末五台山澄芳律师生平略论》,《五台山研究》2013年第2期。
- (15)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月十六日敇令,见《敇赐鼓山涌泉禅寺戒坛同戒录》,《台湾宗教资料汇编》第一辑第23册,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9年,第148、149页。
- (16)马海燕:《授戒法系与现代鼓山传戒改革论析》,《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 (17)(22)马海燕:《明清以来两岸佛教戒法源流探索》,《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1期。
- (18)苇舫:《中国戒律宏传概论》,《海潮音》第15卷第7期,《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第187册,中国书店2008年,第355页。
- (19)法藏不能作为禅宗丛林授戒的典型,他是古心律师正式的嗣法弟子之一。
- (20)(43)马海燕:《为霖道霈禅学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第26-29、150-151页。
- (21)马海燕:《明末清初鼓山禅的几个基本问题》,《东南学术》2011年第2期。
- (23)《敇赐鼓山涌泉禅寺戒坛同戒录》,《台湾宗教资料汇编》第一辑第23册,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9年,第145、146页。
- (24)(25)《博山和尚传》,《无异元来禅师广录》卷35,《卍新纂续藏经》第72册(CBETA2006光盘版),第379、378页。
- (26)在《宗鉴法林》《五灯全书》《五灯严统》等禅籍中都将养庵心禅师归于尊宿,即嗣法不详者。如《宗鉴法林》卷1,《卍新纂续藏经》第66册,第274页。另在《五灯会元续略》卷2有《广信府鹅湖养庵心禅师》略传,见《卍新纂续藏经》第80册,第497页。
- (27)(39)蕅益:《灵峰宗论》卷8,莆田广化寺印本,第632-633、662-666页。
- (28)蕅益:《退戒缘起并嘱语》,《灵峰宗论》卷6,莆田广化寺印本,第449-450页。
- (29)《中兴信州博山能仁禅寺无异大师塔铭并序》,《无异元来禅师广录》卷35,《卍新纂续藏经》第72册,第381页。
- (30)元贤:《博山无异大师衣钵塔铭》,《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18,《卍新纂续藏经》第72册,第490页。
- (31)吴立民等:《禅宗宗派源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485页。按:世系原书作“第二十七世”,此从鼓山。清初曹洞宗内部有五代叠出之诤,故而在曹洞宗世系上有两种说法。详见拙著:《为霖道霈与清初五代叠出诤考论》,《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2期。
- (32)《东苑镜禅师语录序》,《晦台元镜禅师语录》,《卍新纂续藏经》第72册,第217页。
- (33)《武夷第一代禅祖东苑镜公大师塔铭并序》,《晦台元镜禅师语录》,《卍新纂续藏经》第72册,第225页。
- (34)《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卷16,《禅宗全书》第59册,第542页。
- (35)《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卷14,《禅宗全书》第59册,第517页。
- (36)应该是偏于戒法方面的关系。谛闲法师曾说:“兹者尔等诸子,发殊胜心,获清净戒,皆由诸师厚德,羯磨功用所致,应当记取相貌名号,或终身承事供养,或五夏依学毗尼,设有他缘,师资异处,凡遇节诞之辰,遥忆怀香,致敬尽礼,不忘登坛禀受之初心,方契孝名为戒之圣典。”见《五磊灵山讲寺同戒录序》,《谛闲法师语录》,上海佛学书局印本,第320页。
- (37)林晓君:《真香盈两岸、戒法沐南洋:民国六年鼓山同戒录识读》,《福建文博》2015年第1期。
- (38)《明宝庆五台庵沙门释观衡传(附:惠仁、空印)》,《新续高僧传》卷8,《高僧传合集》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811页。
- (40)颛愚:《紫竹林颛愚和尚语录》卷上,《云居法汇》第10册,大象出版社2014年9月,第159页。
- (41)元贤:《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12,《卍新纂续藏经》第72册,第450页。
- (42)法藏:《弘戒法仪》,《卍新纂续藏经》第60册,第576页。
- (44)见月:《一梦漫言》,香港佛经流通处印行,第18、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