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问题实质与实践经验Essence of Problems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i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Human Rights Theory
李海星;
摘要(Abstract):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论视阈内,人权根源于人所特有的自由存在与平等发展的本质社会诉求,通过体现国家权力的法得到确认和肯定,不仅具有普遍的价值形式,而且具有切实的行动内涵,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理想性与现实性、人文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问题实质在于: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价值理想确立为中国的人权实践原则,并使人权作为一种行动将公平正义贯彻到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的开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规律性把握。
关键词(KeyWords): 人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14BKS091)
作者(Authors): 李海星;
DOI: 10.13658/j.cnki.sar.2016.05.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 《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 董云虎、刘武萍编著:《世界人权约法总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 吉米·卡特:《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汤玉明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1)本文“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阐释文本,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即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相关著作。
- (2)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伟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 (3)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著书指出,“我们最热衷的信念之一是政教分离”。但是,“近年来,在国内外的政治领袖和主要的宗教团体中,确实存在着令人不安的原教旨主义趋势,两者的交织日益密切”。在美国,“宗教与政治上的原教旨主义势力同流合污,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正是这种影响,在美国民众中“造成了严重的、日益令人不安的分裂”。见吉米·卡特:《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汤玉明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88页。
- (4)18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并颁布《世界人权宣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鉴于对人权的无视和侮辱已发展为野蛮暴行,这些暴行玷污了人类的良心”。见董云虎、刘武萍编著:《世界人权约法总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6页。
-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5页。
- (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09页。
-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2页。
-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28页。
- (10)关于人权的源起,自然法理论认为人权是天赋的与不可剥夺的,而以边沁、密尔等为代表的实证法学家则认为,人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法定的。
- (11)(12)(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6、324、262页。
- (14)(15)《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