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民间社会理论与文化论述
刘小新
摘要(Abstract):
解严前后,台湾知识界出现了一个新的阐释概念:"民间社会"。从南方朔、萧新煌和杭之到《南方》杂志,一大批学者都对"民间社会"概念的内涵及意义做出了深入的阐发,试图用"民间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建立反抗支配的思想联盟,寻找新的思想资源并且建立新的阐释台湾的知识架构。本文批判地阐释了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思想文化界流行的"民间社会"理论的内涵与问题及其文化观点。
关键词(KeyWords): 民间社会;社会力;《南方》杂志;文化论述;第三电影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小新
DOI: 10.13658/j.cnki.sar.2010.06.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2]南方朔:《国家·资本家·人民》,许津桥等编:《一九八六年台湾年度评论》,圆神出版社1987年版,第85、73页。
- [3]萧新煌:《社会力——台湾向前看》,台湾自立晚报出版社1989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第55页。
- [4][5]杭之:《一苇集》,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9、33-34、29、123页。
- [6]杭之:《迈向后美丽岛的民间社会》,《自立早报》1989年12月10日第五版,收入《迈向后美丽岛的民间社会》上册,唐山出版社1990年版,第117页。
- [7]江迅:《谢长挺对赵少康:意识形态的黄昏——从统独迷思到民间哲学的确立》,《南方》1987年第6期。
- [8]江迅与木鱼:《为民间社会辩护!》,《南方》1987年第10期。
- [9]木鱼:《从民间哲学到民间社会理论的确立》,《南方》1987年第8期。
- [10]《“人民的力量”——真实的幻构启蒙的辩证》,《南方》1987年第8期。
- 丁赞、吴介民:《公民社会的概念史考察》,《2006年台湾社会学会年会会议》,第20页。
- 南帆:《问题的挑战》,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69页。
- 木鱼:《台湾劳动体制五论─迈向“再生产政治学”》,《南方》1987年第14期。
- 木鱼:《从民间哲学到民间社会理论的确立》,《南方》1987年第8期。
- 南方朔:《最后的乌托邦主义者:简论陈映真知识世界诸要素》,《思想的贫困》,人间出版社1988年版,第19-22页。
- [17]杭之:《文化是一个许诺》,《一苇集》,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75、76-77页。
- 陈映真:《大众消费社会和当前台湾文学的诸问题》,《陈映真文集·杂文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79-82页。
- 杭之:《多元社会的虚相》,《迈向后美丽岛的民间社会》上册,台北唐山出版社1990年版,第145页。
- 杭之:《大众社会、分众社会与公共领域的崩解》,《迈向后美丽岛的民间社会》,台北唐山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页。
- [23]于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版,第296页。
- [24]木鱼:《台湾文化生态批判》,《南方》1987年第5期
- 王菲林:《为什么要谈第三电影》,《南方》1986年10月创刊号,第16、17页。
- 吴弗林:《在台湾谈第三电影》,《南方》1986年10月创刊号,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