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耐特“承认”为基础的多元正义观启示
赵琰;
摘要(Abstract):
霍耐特基于对当代西方社会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认为社会不公的体验是由于合理的承认没有得到认可。他建立了以承认道德为基础、以实现人类主体自由为指向,包含着爱、平等、价值三原则的正义理论。这一理论突出了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共同体关系中应具有合理的承认关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必由之路,为我们思考正义问题提供了理论启示。
关键词(KeyWords): 霍耐特承认;尊严;正义;自我实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赵琰;
DOI: 10.13658/j.cnki.sar.2016.01.02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17)[德]霍耐特:《自由的权利》,王旭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3、13页。
- (2)[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3页。
- (3)[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7页。
- (4)Aristotle,The Politics,transl.E.Barker(Oxford,1946),BK,Ⅲ,1282b.
- (5)(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69、7页。
- (6)[美]莫蒂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西方思想宝库》,《西方思想宝库》编委会译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51页。
- (8)[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7页。
- (9)(10)(11)[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60、266、269页。
- (12)[奥]凯尔逊:《什么是正义》,王名扬译,《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1年第8期。
- (13)[德]费希特:《费希特选集》(第二卷),梁志学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8页。
- (14)[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梁志学、沈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5页。
- (15)薛晓源、李惠斌:《当代西方学术前沿研究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9页。
- (16)[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包容他者》,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
- (18)Michael Walzer,Spheres of Justice:A Defense of Pluralism and Equality,Basic Books,Inc.Publishers,1984.P3.
- (19)(22)[德]霍耐特:《承认的哲学:一种社会批判---阿克塞尔·霍耐特访谈》,胡云峰译,《世界哲学》2012年第5期。
- (20)(24)(29)(30)(31)(32)[德]霍耐特:《承认与正义---多元正义理论纲要》,胡大平、陈良斌译,《学海》2009年第3期。
- (21)(35)(36)(37)(39)(40)(41)(46)(47)[德]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继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9,116、118、127、103、181、109、127、128页。
- (23)(25)(26)(27)(28)(45)[美]南茜·弗雷泽、[德]阿克塞尔·霍耐特:《再分配,还是承认?---一个政治哲学对话》,周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4、104、2、86、134页。
- (33)(34)(38)(44)[德]霍耐特:《从为承认而斗争到多元正义构想---阿克塞尔·霍耐特访谈录》,谢静译《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0、351、352、346页。
- (42)(43)[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