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与规范条件下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与治理The Formation and Governance of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in Chin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蔡承彬
摘要(Abstract):
我国产能过剩表现程度超过发达国家,从长期看过剩的压力较大。我国原有的以要素扩张、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是产能陷入"过剩"及"过剩再投资"的重要推手。产能过剩形成的背后既有发展阶段、经济形势、市场结构和国际贸易格局等国内外市场性因素,也有财税体制、产业政策、行政干预等政府治理因素。从促进市场转型和规范治理体系视角,治理产能过剩要有长远目标和长效机制,要彻底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要素运作体系,要调整产业政策重心向普惠性与功能性转变,要建立产能过剩预警机制,推进市场化兼并重组等。
关键词(KeyWords): 去产能;市场机能;退出壁垒;治理能力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蔡承彬
DOI: 10.13658/j.cnki.sar.2019.03.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 刘诚、钟春平:《产能扩张中的行政审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财贸经济》2018年第3期。
- 江飞涛、耿强、吕大国、李晓萍:《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6期。
- 周业樑、盛文军:《转轨时期我国产能过剩的成因解析及政策选择》,《金融研究》2007年第2期。
- 席鹏辉、梁若冰、谢贞发、苏国灿:《财政压力、产能过剩与供给侧改革》,《经济研究》2017年第9期。
- 张林:《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9月。
-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经济研究》2004第4期。
- 寇宗来、刘学悦、刘瑾:《产业政策导致了产能过剩吗?---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9期。
- 夏力:《化解我国产能过剩的财政政策思考》,《中国财政》2014年第9期。
- 蔡承彬:《发挥地方财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福建日报》(理论周刊)2016年8月30日。
- (1)张林:《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9期。
- (1)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 (1)江飞涛、耿强、吕大国、李晓萍:《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中国工业经济》2012第6期。
- (2)周业樑、盛文军:《转轨时期我国产能过剩的成因解析及政策选择》,《金融研究》2007年第2期。
- (3)席鹏辉、梁若冰、谢贞发、苏国灿:《财政压力、产能过剩与供给侧改革》,《经济研究》201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