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美学的病理分析Analysis and Diagnos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郭勇健;
摘要(Abstract):
阻碍当代中国美学取得更大成就的学理上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哲学基础薄弱;艺术知识匮乏;好为"宏大叙事",陷入抽象思辨。20世纪中国美学并无杰出成就,归根到底是由于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哲学。没有自己的哲学,只好拿来别人的哲学。这种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方式,造成了当代中国美学的哲学基础薄弱。在今天的中国学界,艺术研究与美学研究是分家的,结果使美学变成了凌虚蹈空的抽象思辨,这主要表现为美学研究"从概念出发"。当代中国美学要走出困境,应当"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朱光潜主张美学研究"以事实为基础","从作品中去建立理论",这是美学研究的康庄大道,我们不妨把它视为当代中国美学的一剂对症良药。
关键词(KeyWords): 当代中国美学;朱光潜;李泽厚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郭勇健;
DOI: 10.13658/j.cnki.sar.2016.01.02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 (2)[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63页。
- (3)[英]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蒋孔阳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 (4)陈嘉明:《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200页。
- (5)[日]桑原武夫:《文学序说》,陈秋峰译,黄河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
- (6)张法:《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 (7)(9)(10)[美]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户晓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42、115页。
- (8)[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页。
- (11)杨春时:《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 (12)郭勇健:《重审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问题》,《艺术百家》2009年第6期。
- (13)[德]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伯尼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页。
- (14)郭勇健:《文学现象学---英加登〈论文学作品〉研究》,学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319页。
- (15)郭勇健:《当代中国美学论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11-313页。
- (16)李泽厚:《美学四讲》,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58页。
- (17)严云受编:《胡适学术代表作》(下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页。
- (18)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7-18页。
- (19)[德]海德格尔:《时间概念史导论》,欧东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