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数据安全的刑法保护Criminal Law Protection of Data Security in Application of AI Technology
林雨佳;
摘要(Abstract):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数据获取、使用及处理方面存在侵害集体法益和个人法益的刑事风险。数据安全在受到刑法保护的过程中面临着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冲突以及罪名适用难以统一的困境,其原因在于立法上数据安全并未受到刑法的专门化保护,司法上数据犯罪的法益识别困难。解决困境的重点是平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数据安全治理需求。对此,立法可以将数据安全作为经济管理秩序法益进行专门化刑法保护,综合评价破坏数据安全行为对数据管理秩序的侵害,形成数据安全刑法保护的“主线”。司法应根据行为的不法本质进行犯罪认定,并保留必要的出罪空间。
关键词(KeyWords):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数据安全;刑事风险;法益识别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网络时代的社会治理与刑法体系的理论创新”(项目编号:20&ZD199)
作者(Authors): 林雨佳;
DOI: 10.13658/j.cnki.sar.2022.06.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梅夏英:《在分享和控制之间:数据保护的私法局限和公共秩序构建》,《中外法学》2019年第4期。
- (2)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17)京0108刑初2384号刑事判决书。
- (3)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79页。
- (4)高富平:《数据流通理论:数据资源权利配置的基础》,《中外法学》2019年第6期。
- (5)参见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利用计算机窃取他人游戏币非法销售获利如何定性问题的研究意见》;胡云腾、周加海、周海洋:《〈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司法》2014年第15期。
- (6)参见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2020)浙0106刑初437号刑事判决书。
- (7)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311页。
- (8)王倩云:《人工智能背景下数据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思路》,《法学论坛》2019年第2期。
- (9)李紫阳:《解释论视域下数据犯罪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2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32-34页。
- (10)时延安:《数据安全的刑法保护路径及方案》,《江海学刊》2022年第2期。
- (11)劳东燕:《个人数据的刑法保护模式》,《比较法研究》2020年第6期。
- (12)参见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2020)浙0106刑初437号刑事判决书。
- (13)维克托·迈尔-舍格伯格、托马斯·拉姆什:《数据资本时代》,李晓霞、周涛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版,第172页。
- (14)陈兴良:《虚拟财产的刑法属性及其保护路径》,《中国法学》2017年第2期。
- (15)李晓明:《论人工智能刑法规制中的技术规范》,《东方法学》2021年第2期。
- (16)参见2011年8月“两高”《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7年5月“两高”《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年9月最高检、公安部《关于修改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决定》,2020年9月“两高”《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等立案标准与司法解释规定。
- (17)王哲:《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个人信息”的限定》,《青少年犯罪问题》2021年第3期。
- (18)赵春玉:《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认定的方法转向与价值回归》,《思想战线》2021年第5期。
- (19)严励:《〈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的刑事政策审读》,《法治研究》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