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户国家: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传统及其内在机制Household State: Tradition and Intrinsic Mechanism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China
任路
摘要(Abstract):
中国国家治理面临着深刻的现代化转型,与展望现代国家治理目标不同,回溯传统国家治理体系成为一种重要的视角。因为对于早熟的中国来说,国家治理体系有着深厚的传统资源,以至于国家治理的转型受到历史原型的深刻影响,具体来说,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的选择源于一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郡县国家"侧重于宏观制度框架相比,"家户国家"突出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治理结构来自于小农社会的底色,源自于具有中国本源性的家户制度,依赖于以强大的习俗为支撑的完整的家庭制度和以强大的国家行政为支撑的完整的户籍制度的对接,将"家"与"户"两个不同性质的单元合为一体,形成以"家"为基点的国家横向治理结构和以"户"为基点国家纵向治理结构,构成传统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社会根基。
关键词(KeyWords): 家户制;小农社会;国家治理结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村民自治的起源与发展”(项目编号:18FZZ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作为政策和理论依据的深度中国农村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16JJD810004)
作者(Author): 任路
DOI: 10.13658/j.cnki.sar.2019.01.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相关讨论集中在曹锦清、刘炳辉发表的系列论文,如曹锦清、刘炳辉:《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东南学术》2016年第6期;曹锦清等:《笔谈:郡县制传统与当代中国治理》,《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刘炳辉、熊万胜:《超级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演变与内在机制》,《东南学术》2018年第3 期。
- (1)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5年开展“深度中国调查”项目,分为村庄调查、家户调查、口述调查和海外调查资料翻译等,村庄调查涉及16个省185个村庄的历史形态与现实状况调查,家户调查涉及21个省168位家户的历史调查,口述调查涵盖1万多农民有关土地改革和集体化时期的口述历史调查,海外调查资料翻译以满铁农村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翻译为主,已陆续出版多卷本《满铁农村调查(惯行类)》,后续研究成果即将出版。本文所利用的口述资料来自于“深度中国调查”项目,论文的选题与思路得益于与徐勇教授、邓大才教授的讨论,在此表示感谢!
- (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1页。
- (3)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5-293页。
- (4)萧公权:《宪政与民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页。
- (5)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陶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8页。
- (6)程念祺:《中国古代缺乏以社会自治为前提的县域治理》,《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11期。
- (7)李强:《国家能力与国家权力的悖论》,《中国书评》1998年第2期。
- (8)张静:《法团主义——及其与多元主义的主要分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89页。
-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7、681页。
- (3)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72页。
- (4)徐勇:《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以俄国、印度的村社传统为参照》,《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 (5)徐勇:《找回自治: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 (1)徐勇:《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以俄国、印度的村社传统为参照》,《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 (2)邓大才:《满铁农村调查》第1卷导读,载徐勇、邓大才主编:《满铁农村调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 (3)潘允康:《家庭社会学》,中国审计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第54-55页。
- (4)《中国农村家户调查报告》,受访人:康显镜,河南省固始县新堰村,访谈人:姚卫东,2017年5月。
- (5)莱芒·道逊:《中华帝国的文明》,金星男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164页。
- (6)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18页。
- (1)《中国农村家户调查报告》,受访人:荆崇涛,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南侯村,访谈人:荆博文,2017年5月。
- (2)韦伯:《儒教与道教》,王容芬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45页。
- (3)W.古德:《家庭》,魏章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第166页。
- (4)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18页。
- (5)《中国农村村庄调查报告》,受访人:肖昭陆,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八尺镇角坑村,访谈人:任路,2015年12月。
- (6)《中国农村家户调查报告》,受访人:冯永明,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长丰镇杨屯村,调研员:冯娟娟,2017年5月。
- (1)《同治肖山朱家坛朱氏宗谱》卷二《先哲遗训》;转引至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24页。
- (2)《中国农村家户调查报告》,受访人:高民昌,河南省邓州市赵集乡堤南高村,访谈人:张航,2017年5月。
- (3)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42页。
- (4)《中国农村村庄调查报告》,受访人:肖昭陆,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八尺镇角坑村,访谈人:任路,2015年12月。
- (5)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东南学术》2006年第4期。
- (6)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 (1)《中国农村家户调查报告》,受访人:高民昌,河南省邓州市赵集乡堤南高村,访谈人:张航,2017年5月。
- (2)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33页。
- (3)《中国农村村庄调查报告》,受访人:刘坻柱,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牌口乡注湖港村,访谈人:任路,2016年7月。
- (4)邓大才:《满铁农村调查》第1卷导读,徐勇、邓大才主编:《满铁农村调查(惯行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 (5)(6)刘伟:《论村落自主性的形成机制与演变逻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 (7)《中国农村家户调查报告》,湖北省团风县回龙山镇坎子湾村,访谈人:陈露,2017年5月。
- (1)(2)(3)于凯:《战国秦汉之际的小农与国家》,《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1期。
- (4)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38页。
- (5)顾炎武:《日知录校注》(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4页。
- (6)王先明:《从自治到保甲:乡制重构中的历史回归问题》,《史学月刊》2008年第2期。
- (1)(2)(4)邓大才:《满铁农村调查》第3卷导读,徐勇、邓大才主编:《满铁农村调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 (3)(6)李治安:《宋元明清基层社会秩序的新构建》,《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 (5)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修订译本)》,范忠信等译,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265-310页。
- (1)姚莹:《清经世文编》上册,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5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