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激励结构与公共服务“逆向合同外包”
潘新美;何彬;
摘要(Abstract):
与西方国家治理逻辑不同的是,交易成本和官僚组织中的激励结构是我国公共服务"逆向合同外包"的组织基础和制度逻辑。在合同外包阶段,吸引社会私人资金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回应上级政府的偏好是地方政府选择合同外包方式的主要原因,合同外包成为下级政府争夺上级政府注意力的有效策略,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性激励来自于官僚体制的晋升激励;在逆向合同外包阶段,上级政府偏好的转移使得合同外包不再具有晋升激励,合同外包过程中出现的承包商依据高专用性资产"坐地起价"、合同设计中的"道德风险"以及承包商的"监管绑架",地方政府绩效改革后所产生的财政激励,共同促使地方政府实施公共服务逆向合同外包。交易成本和激励结构共同塑造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选择,但激励结构起着更为基础性的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逆向合同外包;交易成本;财政激励;晋升激励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政府规制研究”(项目编号:2010B058);; 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作者(Authors): 潘新美;何彬;
DOI: 10.13658/j.cnki.sar.2016.05.01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周飞舟:《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 陶然、陆曦、苏福兵、汪晖:《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 曹正汉、史晋川:《中国地方政府应对市场化改革的策略:抓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理论假说与案例研究》,《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4期。
-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 杨其静、郑楠:《地方领导晋升竞争是标尺赛,锦标赛还是资格赛》,《世界经济》2013年第12期。
- Oi,J.C..Fiscal reform 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in China.World Politics,1992.
- Oi,J.C..The role of the local state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The China Quarterly,1995.
- Gabriella Montinola,Y.Q.,and Barry R.Weingast.Federalism,Chinese Style:The political basis for economic success.World Politics,1995.
- Kung,J.,Chen,S..The tragedy of the nomenklatura career incentives and political radicalism during China’s Great Leap Famine.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011.
- (1)Williamson,O.E.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9,22(2),233-261.
- (2)黄锦荣、叶林:《公共服务“逆向合同承包”的制度选择逻辑——以广州市环卫服务改革为例》,《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第5期。
- (3)Williamson,O.E.Public and private bureaucracies:a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perspectives.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tion,1999,15(1),306-342.
- (4)王亚华:《水权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 (5)[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格致出版社2008年版,第131页。
- (6)王树文:《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与政府管制创新》,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6页。
- (7)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
- (8)荣敬本、崔之元、王拴正、高新军、何增科、杨雪冬:《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