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泽应2001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6 ]
- 王泽应
生态经济伦理学是20世纪人类在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与反思基础上的产物。生态经济伦理学以生态经济伦理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生态经济伦理的理论、应用及其方法论问题。生态经济伦理学的研究不仅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2001年03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61 ] - 曾小五
生态经济伦理学是试图揭示社会经济与生态自然共同、和谐、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从而建立人类生态经济实践价值理念的实践哲学。经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经济发展必须服从于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生态经济行为是一种基本的生态行为,所以,生态伦理学之所以成立的哲学基础同时也是生态经济伦理学成立的哲学基础。
2001年03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8 ] - 向玉乔
环境文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经济伦理思想。20世纪兴起的环境文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传统经济伦理观给予了尖锐的批判,向往和推崇一种生态经济伦理观,并以此为轴心展开对人类发展未来的深入思考。研究环境文学中的生态经济伦理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01年03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2 ] - 周俊敏
生态经济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伦理动因和伦理价值。如何构建“生态产品”的伦理评价体系,构建“清洁生产”的伦理调控体系,构建“生态经济”的市场伦理体系,事关生态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前景。发展生态经济需要培育一种与生态经济相适应并能促进其完善的伦理精神。
2001年03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8 ] - 王元化
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的《近思札记》,记录了他从1994年下半年至1996年底对于理论反思的思考。这些思考片断是从他在这一时期所写文章中摘录出来的,集中了他的诸多篇论文的精粹,具有内涵丰富、言简意赅的特点,体现了他的“九十年代反思”的理论勇气和学术良知。王元化先生的这些札记,实际上是对整个20世纪人类历史,尤其是20世纪中国思想历程与社会变动的深刻反思。无论是对理性主义的解剖,还是对五四运动及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传统的分析,都反映了一位学养深厚的理论家的勇敢与真诚。这些札记收入王元化先生的《九十年代反思录》一书,现征得先生的同意,在本刊单独发表。
2001年03期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0 ] - 刘放桐
100年来的各个时期,特别是“五四”时期,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一直受到现实政治斗争形势的制约。只有结合中国的现实背景来研究西方哲学,又不使这种结合简单化,不偏离西方哲学的实际所是,才是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态度。在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态度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走的是一条前进而又曲折的道路,左的政治思想倾向妨碍了对西方哲学的全面认识,妨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而理论上又受到马克思所批判的体系哲学的影响,忽视了其对实践的强调,因此有时偏离了马克思哲学的实际所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西方哲学研究出现了新的生机,成绩显著,但在如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相结合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2001年03期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8 ] - 余源培
本文针对效率与公平这一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永恒主题,首先从唯物史观中社会有机体和需要这一角度进行了理论上的界定与说明,同时结合人类已经步入的新世纪,提出了对效率与公平研究的新思路;并且,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保持社会公平的现实问题,阐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关于发展与共富等理论的新解释,以展示社会化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2001年03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90 ] - 张辑
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济发展的理论都曾背弃了人的“原本的生活世界”,从而在现实生活方面,发展表现为对财富积聚的过度追求和对人的需要的多元性的忽视,把人的幸福狭隘地理解为物质享受;在发展理论方面,发展表现为单纯强调GNP的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与人的发展,使人的主体意识淹没在经济与技术理性中,可持续发展观实际上是对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性和目的性的恢复。
2001年03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4 ] - 苏双碧
1905年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熟和发展。正在这时,资产阶级革命队伍中一部分理论家打出弘扬国粹、宣传古学的旗号,成立国学保存会,掀起了晚清一个不大不小的国粹思潮。其矛头指向西学,防止欧化,宣扬民族主义,声言“对于祖国之责任,惟当研究古学”。力图证明中国古学优于泰西之学,西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中国“古已有之”。主张“是国不可以废君”。这样的一股思潮,当是消极的思潮,是从革命队伍分裂出去的一股浊流,打的是一面灰白色的旗帜,而不是革命的、爱国的旗帜。国粹思潮的活跃人物,在随后的新文化运动中,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
2001年03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8 ] - 谢重光
武陵蛮是否曾向东向南迁移至赣闽粤交界地区而成为畲族的来源之一,这是畲族史领域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从唐宋文献中爬梳出若干史料,证明武陵蛮确曾迁移至赣闽粤边区,并大致勾勒出其迁移的路线,从而为畲徭同源及武陵蛮向东南迁移的一支与闽越土著共同演化成畲族之说提供了实证。
2001年03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9 ] - 庄国土
从清代前期到鸦片战争前夕,闽南人一直主导着海外华商网络,其影响力至今犹在。闽南海商集团崛起于宋元时期,明代中期以后,以漳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成为中国走私贸易的中坚。明代后期漳州月港被定为中国帆船的发舶地、清初厦门被定为往南洋贸易的发舶地、长期垄断对台交通和移民等,都是闽南人独特的发展机遇,从而使闽南人在发展海外贸易和海外移民、组构海外商贸网络等活动中占有先机。郑氏海上帝国时期是海外华商网络的黄金时代,以泉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集团掌控了北起日本、南括东南亚地区的东亚、东南亚华商网络。
2001年03期 6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215 ] - 成复旺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是合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的生命一元论,这同西方传统的物质、精神二元论的宇宙观迥然有别。而当今一些西方学者针对现代文明的弊病在设想“后现代文化”的时候,正试图在生态学的科学基础上重建类似的宇宙观。我们由此感到,中国古代生命一元论的宇宙观包涵着真、善、美相统一的宝贵思想,从过去投来了一束照向未来的光芒。
2001年03期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1 ] - 郑家建
本文首先从文献与考古两个方面分析和描述了作为人类感知世界基本方式的“空间”,在人类早期的基本特征。接着,把研究的问题集中在中国传统的空间知觉的型态、特征及其在近代所遭遇到的冲击,认为“边沿性”是贯穿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感受方式,并以此作为本文的一个基础性概念,本文认为这是探讨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
2001年03期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8 ] - 高玉2001年03期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0 ]
- 吴永长
禁毒主题的公益广告传播在警示公众远离毒品、营造强大的禁毒声势方面具有新闻报道、电视纪录片等其它宣传形式所没有的独特功效。然而,与我国相当严峻的禁毒形势不相吻合的是,这一传播方式力度过于薄弱。本文在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禁毒广告传播的对策。
2001年03期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8 ] - 尧旭华,易绍华
本文对西部三家报纸广告在西部大开发前后的变化以及东部三家日报和西部三家日报广告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发现西部日报在大开发启动后,其广告经营总体上因应了中央的政策精神,市场意识在增强,广告的投放、设计较之大开发前有某些进步,如版眼广告、分类广告及公益广告的出现与增多;然而与东部日报相比,西部日报广告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广告容量、版面符号、表达方式上均有明显不足。
2001年03期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5 ] - 卓翔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著作权人的确定、著作权的实施、侵犯行为的认定都成为跨国界的问题,进而使传统的以土地管辖为基础的管辖权受到挑战和动摇。因此,对于网络侵权纠纷应探寻新的管辖模式(管辖权相对论、网址来源国法则、国际礼让原则、最低限度联系原则)。
2001年03期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0 ] - 万俊人2001年03期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