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597932
日访问量:87

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 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与启示

    张红霄;

    本文从制度根源和制度环境角度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分析,提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解决包括林地在内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困境的有效路径;与土改时期的农民土地私有制、"林业三定"时期的林业生产责任制不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备了政治、法律与社会的制度环境;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处理农民与集体、历史与现实关系以及落实村民自治、政策引导与法律规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0年05期 No.219 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88 ]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增收成效及其机理分析——基于17省300户农户的访谈调研

    贺东航;田云辉;

    促进林农增收是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归宿之一。通过广泛的调研发现,林改之后,林农林业收入增长加速,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提升,林业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林业税费得以大幅减免,林农增收成效显著。同时也发现不同的林业经营模式对林业经济发展和林农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林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今后林业经济发展的方向。

    2010年05期 No.219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0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187 ]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森林采伐管理体制变革研究——兼论森林法的完善

    王清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需要相应变革采伐管理体制。我国现有采伐管理体制过于凸显国家利益和抑制私人利益,注重行政管制和忽视市场建构与公众参与,故必须予以变革。应当将采伐限额制度纳入森林经营方案中予以完善;在分权和分类经营基础上,建立许可与备案结合的采伐审批制度以及不予许可采伐的救济制度。借鉴西方经验,探索行政地役权和生态补偿互补的森林经营模式,以保障国家环境目标有效实现。

    2010年05期 No.219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94 ]
  • 基于林业业态特殊性视角的我国集体林权改革复杂性分析

    朱春燕;秦武峰;

    林业业态的特殊性,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着较其他领域产权改革更为复杂的特点,因而也相对其他领域改革更为困难。该文从集体林权的内涵、林业物品特殊性、林业生产特殊性等角度说明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再分配过程,分析了公益林林权和商品林林权改革不同的重点难点以及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2010年05期 No.219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6 ]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 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策略选择:一个权力网络的分析视角

    刘亚平;刘琳琳;

    本文在权力网络理论的基础上,以广东南沙石化项目为例,分析案例体现的政府权力结构。分别观测截面的府际权、利关系和历时的政府代际关系,提出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行动,不仅是基于当前组织的内外环境,权衡利弊的理性选择,而且是政府"代际"变更过程中策略性地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张牌的权术使然。以"策略三角"作为检测技术,有助于政府降低策略风险,实现向现代行政模式的转变。

    2010年05期 No.219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6 ]
  •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陈振明;马骁;朱梅;赵根根;

    本文基于福建省的调研,探讨如何构建利益协调机制,预防和消解群体性事件问题。作者描述当前全国及福建省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态势和特点,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成因,进而提出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预防和消解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思考。

    2010年05期 No.219 4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193 ]
  • 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走向

    樊红敏;

    近10年来基层民主建设进入后选举时代,本文以近10年来各地村治实践中比较典型的村治经验与典型模式为研究样本和分析对象,揭示后选举时代基层民主建设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实践困境。当前,基层民主治理创新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基层民主建设的制度化和创新动力不足问题,未来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制度建设到能力建设:基层民主建设重心的转换;第二,农村社会微观组织的再造是未来基层民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第三,由制度推动时的外动力到制度运行中的内动力的转换是基层民主建设和发展的根本。

    2010年05期 No.219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39 ]

  • 基于目标管理的民营企业公民行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吴贵明;钟洪亮;

    民营企业公民行为评价导入目标管理方法,将有助于克服民营企业在实践企业公民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本文遵循战略性与系统协同原则、国际适宜性与指标科学性原则、文化适应性与本地嵌入性原则,从履行劳动力的社会保护、管理系统优化、履行经济责任、保护消费者权益、良好的商业伙伴关系、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慈善事业与社区公益参与、企业公民行为管理系统等8个维度,对民营企业公民行为绩效指标体系进行设计。

    2010年05期 No.219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20 ]
  • 资源生产率概念界定与内涵辨析:基于语义分析的结论

    朱远;

    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我国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在努力实现GDP规模超常规地变"大"的同时,也要让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源环境负荷大幅度地变"轻"。其中的理论关键就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的资源生产率概念。然而,目前学界对于资源生产率概念的界定和内涵的认识尚处于模糊状态。为此,本文从分析"资源"和"生产率"的语义入手,进而界定"资源生产率"概念的内涵。本文认为,资源生产率是一国或地区或企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量和资源环境消耗的实物量之间的比值,表示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分离关系。通过对相关概念的内涵加以辨析还发现,资源生产率与资源效率、生产效率、资源强度和MIPS等相关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或关联,实际运用时要据研究工作的性质和具体的目标而定。

    2010年05期 No.219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16 ]
  • 地方政府经济人过度趋利行为及解决路径

    黄玉妹;

    毋庸置疑,现阶段的中国进入了利益分化时代,对利益分化中地方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深入研究。地方政府是一个有着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人,在财政压力和政绩冲动下,地方政府的经济人的身份可能被加强,在行为中会不自觉地扮演"推进利益分化角色"。因此,必须研究、探讨地方政府的经济人行为,寻求解决对策。

    2010年05期 No.219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84 ]
  • 从Block Booking理论视角看我国股票市场IPO折价现象——沪深A股IPO数据的实证研究

    邹春昊;

    IPO折价是世界各国新股发行市场所呈现的普遍现象,迄今为止这仍然是金融研究领域的一个谜,IPO初始收益率随发行时间和发行公司类型的显著变化仍然难以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对于我国IPO折价程度过高的现象,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还没有一种理论方法能够较好地对其进行解释。本文基于不对称信息研究路径,利用沪深A股的股票发行上市数据进行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对我国新股发行市场较高的IPO折价程度进行解释,得出了关于IPO折价的一些有益结论。

    2010年05期 No.219 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7 ]
  •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华东六省一市的比较分析

    郑珍远;施生旭;贺书伟;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既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财务效益、产业集群及节能环保五个方面的特征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华东六省一市的角度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处于华东地区中等水平,在财务效益和节能环保方面表现突出,在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方面的竞争力表现较弱。

    2010年05期 No.219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06 ]
  • 海西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

    林炳华;张晓丹;

    本文介绍了海西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现状,比较了各种融资方式,提出以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解决海西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资金缺口问题,并分析了该融资方式的可行性。以泉厦高速扩建工程为例,设计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整体框架。最后指出在我国当前开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10年05期 No.219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2 ]
  • 环境审判制度初探

    郑艺群;

    近年来,随着各地环境法庭、环境审判合议庭等相继成立,其在环境案件审理过程中遭遇相应的瓶颈制约,由此有关环境审判制度建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司法实践部门乃至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由此引发的争论焦点,并通过分析现代社会的特征、环境纠纷的特点,来阐述建立环境综合审判制度的重要性,并指出环境审判制度与一般审判制度相区别的主要特征,并对环境审判制度拟解决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

    2010年05期 No.219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43 ]
  • 论我国环境资源审判机构的设立

    陈泉生;林哲森;

    环境资源审判机构的设立作为顺应生态文明时代要求而设立的崭新审判模式,其与现行审判机构有着不同的指导思想,它不仅是对现行审判模式的反思和补充,还是对现行审判模式的超越和变革,它不仅涉及审判理论的重构,也涉及具体审判模式的创新,为传统审判制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审判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

    2010年05期 No.219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30 ]
  • 设立环境保护专门审判组织的理论思考

    黄辉;

    随着环保意识增强,环境案件的增加,司法界与理论界对设立环境保护专门审判组织进行实践试行和理论探讨。本文就设立环境保护专门审判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理论思考,提出环境保护专门审判组织的设立是审判组织改革进程中的必然,设立环境保护专门审判组织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并对设立环境保护专门审判组织的难点加以分析,提出对策。

    2010年05期 No.219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9 ]
  • 论环境法庭的裁判程序

    沈跃东;

    环境保护合议庭、环境保护审判庭、环境保护巡回法庭等形式的环境法庭的成立和运行对我国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环境法庭实行了民事、行政、刑事案件裁判的"三合一"。这种"三合一"不仅仅是对涉及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案件集中裁判,更主要的是对涉及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民事与行政交叉案件、民事与刑事交叉案件进行统一审理。环境法庭要建立合理的案件管理程序,以确定每一类交叉案件的裁判程序,同时要建立诉讼和非诉讼的衔接机制。

    2010年05期 No.219 12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152 ]
  • 从互文性看张翎与严歌苓之叙事特征与意义

    林丹娅;朱郁文;

    在华文写作传统与准备条件上一直稍逊于美华文学的加华文学,此前创作大都处于"留学生文学"强大的基调与影响下,现在因为有了张翎为代表的突围式的、异军突起式的叙事表现,不仅表征加华文学近期叙事的突破指向与刻度,使之拥有可与美华文学相媲美的叙事品格与艺术格调,而最重要的是,以张翎叙事的独特性,可以与严歌苓新历史主义叙事特征构成互文式的呼应、阐发与补充,它无疑丰富、丰满了北美华文文学的叙事视野、内涵与手法,增加了作家表现生活与自我的深度、广度与厚度。

    2010年05期 No.219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51 ]
  • 中国当代小说冷叙述的修辞策略

    肖莉;林钰婷;

    语言学转向之前的小说叙述,无论是文革文学,还是新时期之初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激情叙述的特征,冷叙述体现了语言学转向之后小说在叙述风格方面的语言变异特征。本文分析语言学转向后小说冷叙述修辞策略的调整:用平和缓解激情的冷叙述→淡泊虚静的冷叙述→"零度写作"和走向冷漠,分析这种调整,可以彰显冷叙述的语言变异特征。

    2010年05期 No.219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5 ]
  • 论新时期女性小说性别主体的建构

    王永兵;

    新时期女性作家的性别主体建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摆脱文学政治一体化的思维方式禁锢、告别男权同一性暴力之后,还必须对语言、文化诉求和社会想象进行重组,让女性从男权文化中的欲望客体转变成欲望主体;为了重塑女性形象确立女性主体性,新时期女性作家塑造了女同性恋、自恋、恋物主义等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形成了一个谱系,以此彰显女性生命形式和生存方式的丰富多样,并与菲勒斯中心主义关于女性的想象形成对话。

    2010年05期 No.219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3 ]
  • 现代性与当代台湾女性小说

    蔡心瑀;

    台湾现代性的形成并非对单一日本文化的模仿,还包括对祖国大陆的现代性的接收,并与台湾当地的本土文化不断进行对话与颉抗,产生独特的"另类现代性"。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台湾的"现代性"有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性"的追求与抗拒,促成了台湾女性文学的流变,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台湾女性文学发展来看,台湾当代的女性小说特点,除了对父权文化的抗争之外,更包含对于家国叙事的关注及台湾当代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省思。台湾女性文学对于"现代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领域的反思,使得台湾女性文学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对性别压迫的抗争,更是女性在各个领域的主体性的确认。

    2010年05期 No.219 154-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0 ]
  • 新时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方彦富;

    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关键要靠一批高素质的文化人才。本文通过对我国新时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的考察,根据现阶段文化建设的特点和需要,对如何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2010年05期 No.219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14 ]
  • 农村老年妇女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义祯;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女性老龄人口在数量上往往较男性老龄人口更多、在经济社会地位上往往较男性老龄人口更加弱势,女性老龄人口的生存境遇与生活质量尤其需要及时关注和深入研究。文章以福建省为例,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福建省农村老年妇女的主观幸福感展开实证研究,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深入剖析福建省农村老年妇女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侧面反映福建省乃至全国老龄女性人口的生存境遇与生活质量状况。

    2010年05期 No.219 168-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87 ]
  • 明代福建易学述要

    肖满省;

    明代福建易学的主流是阐发程朱传义,以蔡清《易经蒙引》为代表的"清源学派"易学,成果卓著,影响遍及全国。另一方面,明代福建易学成就又展现了多样化的特色:以苏浚《生生篇》为代表的心学派易学,以李贽《九正易因》为代表的义理易学,以魏浚《易义古象通》、黄道周《易象正》为代表的象数图书易学,以何楷《古周易订诂》为代表的集解派易学,都为构建明代易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05期 No.219 177-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0 ]
  • 梁章钜探论

    欧阳少鸣;

    作为近代著名经世名臣和著名学者,梁章钜著述繁富,在清代中晚期的作家中,可谓是成就卓著。梁章钜所著笔记,博识庞杂,在笔记创作集大成的清代,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并多有创制,影响深远;他的诗话创作,不仅卷帙繁富,且特色鲜明,具有自己的理论视野,诗歌创作在嘉道年间,自成一家;其楹联研究著述,更是一件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堪称楹联研究鼻祖。在近代文化史上,梁章钜无疑是一位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文化人物。

    2010年05期 No.219 185-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