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辉祥;刘宁;
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现代化转型期,农民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政治权利、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迁与重塑,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给农村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直接威胁到农村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文章在考察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产生、发展与预防、协调和解决机制存在的深层次的矛盾,进一步提出建构农村社会稳定机制的思路。笔者认为,农村社会长治久安的实现,需克服当前碎片化、刚性化、缺位化和错位化的制度缺陷,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化、韧性化的农村社会稳定机制。
2011年04期 No.224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71 ] - 张天琪;
村民自治在农村实行以来,农村的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农村社区正式组织渐趋异化,非正式组织作用逐渐增强。对于村民的意识而言,其法律观念增强和政治冷漠同在,信任中央政策和不信任乡村干部共存,难以无干扰地自主行使政治权利。村民自治需要国家的恰当引导。
2011年04期 No.224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1 ] - 黄椿;吴声怡;
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但农业同时也是一个弱势产业。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市场经济国家扶持农业的通行做法。近年来,福建省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不断增强农业救灾能力,但现有的农业保险多属财政资金推动下的政府诱导型消费,在实际的运作中存在着农险规模小、农民多样化需求难以满足、保险公司承保意愿不高、经营模式落后等问题。本文分析了福建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和制约因素,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反哺农业的大背景,从创新经营模式、经营体系、经营主体、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提出发展策略,以期对福建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有所裨益。
2011年04期 No.224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9 ] - 陈训明;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合作社在数量、规模上都有所突破,但在发展质量上有待进一步地提升。在农业品牌化竞争时代,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不仅有利于增加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提高合作社知名度和强化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农业效率和增强农村活力,促进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发展。
2011年04期 No.224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95 ]
- 陈振明;邵东珂;吴勇锋;吴进进;王永坚;高杨;陈芳;
本文评述"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社会管理改革的进展、成效及经验,分析目前福建省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而提出"十二五"期间提升福建省社会管理水平的战略和策略,涉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先后顺序、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以及具体社会管理领域改革的对策。
2011年04期 No.224 7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2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497 ] - 陈俊星;
公众满意度测评作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途径。但从实践来看,我国地方政府的公众满意度测评刚刚起步,比较容易陷入工具化、封闭化和简单化的困境。为加强和改进地方政府的公众满意度测评,必须牢固树立公众满意理念,在重新定位地方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完善公众满意度测评的体制和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2011年04期 No.224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187 ] - 刘祺;叶仲霖;陈国渊;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做权威性分配,作为公共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对公共政策价值判断问题进行探讨,特别是价值评估方面的研究是公共政策研究中不可缺失的向度。文章从批判公共政策评估实证主义的视角入手,为公共政策价值判断、价值评估的引入开辟可能性图景,并界定了公共政策价值评估的概念范畴,构建了公共政策价值评估模型,规划了政策价值实际评测的技术路线。
2011年04期 No.224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9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213 ] - 石奕龙;
"闽南文化"这一概念同时具备区域文化和民系文化双重含义,并有着太多的地域文化的限定,很容易引起其他的歧义与误读,因此它作为界定汉族中的一个民系闽南人的文化的归纳性概念、术语或凝结,的确容易产生诸多误读和研究的不便,故本文认为应以"闽南人文化"或"下南人文化"的概念来替代,这样才比较不会使概念本身产生不必要的歧义。
2011年04期 No.224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7 ] - 陈燕玲;林华东;
为了深刻了解闽南方言的历史和现状,以便对闽南方言今后的走向、保护策略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深入闽南方言核心区——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以及潮汕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调查显示,年青一代闽南方言能力明显趋弱,许多传统基本词汇逐渐消失;城镇化地区普通话和闽南话已经是双语并行。调查结果认为,作为强势方言,闽南方言不会那么容易消失,但会随着闽南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方言作为族群的标记,是社会沟通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政府主持的电台、电视台开播闽南语频道,给了民众传承闽南方言必要性的信号,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最具体的举措。应该继续把闽南方言纳入学校的乡土教材中,组织开展以闽南方言为载体的文化竞赛活动和文艺表演活动,以确保方言的传承。
2011年04期 No.224 125-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44 ] - 杜德全;颜雪珍;
五祖拳是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武术拳种,是闽南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五祖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在文化保护及两岸交流合作的背景下,五祖拳文化保护的意义重大。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加强文化内涵及地方特色的整理与发掘、加强相关赛事的开展与品牌培育、推动对台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发教育教学资源与学校的传承推广、重视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的落实等,是五祖拳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1年04期 No.224 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9 ] - 林彬;
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的范畴,与欧洲国家"知识分子"涵义相近的概念可追溯至"士"。古代知识分子不仅严谨治学,还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及可作表率的人格修养;近现代知识分子在用知识启蒙、积极治学的同时,主张"经世致用"介入政治,用鲜血和生命去改造旧世界;当代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在传承传统先进文化、传播新思想和新知识、传导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成果以及传授教育知识等方面,发挥着引领风尚、更新理念、创新创造与"传承传导"的独特使命。
2011年04期 No.224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3 ] - 王永年;
对"君子之道"的"道"进行义素分析,发现《学而》第一章所涉及的"君子之道"这一范畴,统摄着"行之所据""行之所止","行之所径"与"行之所在"等多方面的重要言说。其核心思想旨在揭示人之存在论原则,指明两重生活领域,悬设"乐"这一理想的生存状态,标示修齐治平之路径,并预告君子可能遭遇之窘境。《论语》首篇《学而》首章所蕴含的深义,当可视为"君子之道"的总纲。
2011年04期 No.224 150-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徐刚;
莱布尼茨、李约瑟是近现代西方哲学代表人物,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中国古代哲学表现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他们对朱熹理学中许多重要的概念、范畴、命题、论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阐述。选此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对我们今天全面地正确认识中西方哲学不同形态、不同特征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是有益处的。
2011年04期 No.224 160-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0 ] - 陈超;
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使者,他们播西方文明而来,传中国文化而去,从而把中西文化交流推向了一个规模空前的新阶段。任何文化的交流和影响总是双向与相互的,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既有"拿来"——"西学东渐",也有"送去"——"东学西渐"。以文化交流的视角来解读"东学西渐"及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对于重新认识和正确评价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2011年04期 No.224 169-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0 ] - 杨燕;
《周易折中》一书为李光地奉旨修纂的重要易学著作,在易学史上影响很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学界对李光地的研究越来越多,该书也受到了较多关注,成为研究李光地易学思想的重要依据和原始材料。在这些研究中,同时有一种现象,即笼统将该书认定为李光地易学思想的反映,将之作为李光地易学思想的代表著作,言李光地易学必论《周易折中》。然而,该书从决定修订到内容编写和主旨确定,都是在康熙帝的一手操持和严格把关下进行的,该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政治原因。同时,该书实际上是一个集体劳动的结果,其中反映的不仅仅是李光地一人的易学思想。
2011年04期 No.224 179-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4 ] - 屈广清;李冠群;关健;
国际私法的发展轨迹,主要是围绕各国私法与多元法律体系的公共秩序政策之对立和统一的轴心波动。国际私法实体规范的范围,包括各国私法、各国专用涉外实体法、"直接适用的法"和国际民商事统一实体法。国际私法冲突的产生、国际私法实体规范的性质以及国际私法的性质均是多元法律体系的公共秩序政策矛盾作用下的结果。厘清多元法律体系的公共秩序政策对国际私法之规制,意义重大。
2011年04期 No.224 187-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7 ] - 蔡晓荣;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国内刑罚制度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兼受欧美各国废止死刑运动之影响,中国法学界曾掀起了一场关于废止死刑的论争。当时持死刑废止论者以死刑的历史传统和民族信念、社会契约论、人道主义、死刑报应主义和刑罚功能主义等为立论基础,力辩死刑之应行废止。此外,他们还就死刑存废与社会安全、死刑与国家表率、死刑与犯人自新和司法补救等问题与死刑保存论者进行过论争。该时期关于废止死刑之论争,某种程度上冲击了人们传统的刑罚观和死刑观,对于其时之刑事立法,也或隐或显地施加了一定的影响。
2011年04期 No.224 197-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6 ] - 郑贤宇;
我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制度根源在于环境保护机制的缺陷,行政机关一枝独大造成监管效率低下。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解决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存在诸多问题,而最重要的前提性问题是原告资格的完善。不论是立法上的缺失,还是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当事人适格问题上对法律的从严解释,都导致众多环境公益诉讼被拒之门外。因此,本文将从立法和司法两个路径提出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建议。
2011年04期 No.224 205-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38 ] - 兰婷;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汗牛充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如何有效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课题。这个问题,我国学界已有不少相关探讨。本文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为考察对象,从立法与司法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相关设想。
2011年04期 No.224 213-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7 ] - 李清华;
台湾当局重视科技教育,从政策上对科技教育给予极大的支持,促使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不断得到提升。在70年代,成立了以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工业技术学院";并且经过80年代的转型,使台湾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在90年代获得了快速发展。台湾科技教育的不断转型和发展,促进了台湾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台湾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专门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台湾科技教育的不断转型和发展。
2011年04期 No.224 223-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1 ] - 蔡丽红;薛延;
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状况体现了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重视和倾斜程度,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本文通过两岸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体制现状介绍、两岸义务教育经费财政投入主要指标比较,揭示我国大陆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台湾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2011年04期 No.224 233-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5 ] - 寇玉生;尹忠恺;
高校法制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表明,传统的高校法制教育模式和手段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影响着其目的的实现。网络是高校法制教育过程中新兴的一种手段和模式,其具有传统法制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在高校的法制教育中引入网络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引入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对网络化的重视、网络与传统模式的结合以及网络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2011年04期 No.224 24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