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宁;
跨文化形象学研究西方的中国形象,理论分析在形象、类型、原型三个层次上展开。个别文本中的中国形象是直接分析的对象,但研究问题却是个别形象在总体形象类型中的程序化过程。类型是跨文化形象学的关键概念,是分析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的基本功能单位。原型表明形象谱系自身的继承与关联关系,是形象史中最基本的、超越个别文本与时代的、深入到集体无意识心理中的普遍可交流的领悟模式。乌托邦化与意识形态化两种意义原型,为诠释西方的中国形象提供了基本的意义模式,同时也对应着西方中国形象的历史演变过程。跨文化形象学最终落实在文化心理深处富于表现力与创造力的原型上,关注作为西方现代性话语实践的中国形象中包含的知识与权力及其体现在现代性世界观念秩序中跨文化交流的话语霸权上。乌托邦化与意识形态化中国形象原型,分别指向两种"东方主义"。而两种东方主义两极之间形成的张力,赋予西方文化扩张发展特有的活力。这才是我们在"文化自觉"大命题下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1年05期 No.225 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5 ] |[阅读次数:457 ] - 刘小新;
文化研究的兴起已经成为当代台湾重要的思潮和文化现象,它意味着台湾批判的知识分子寻找到一种介入当代现实的论述方式。在从"后现代左翼"到"民主左翼"的文化研究转型过程中,《岛屿边缘》和《台湾社会研究季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2011年05期 No.225 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2 ] - 邓子基;唐文倩;
理解财政体制改革在迄今为止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颇为重要。"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而财税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匹配的财税体制改革就成为政府间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思路。进一步的改革需要在对已有制度的效率做出判断的基础之上进行。对"十二五"期间的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如何完善省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成为考验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关节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是维护各级政府实施公共服务、配合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是重要的路径。
2011年05期 No.225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77 ] - 朱远;
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导致物质规模扩张与自然资本消耗之间的矛盾呼唤城市的绿色转型。本文重点探讨了城市绿色转型的成因、内涵、影响因素和推进策略,认为影响城市绿色转型的关键要素包括产业结构、资源消耗强度、居民消费模式以及城市的建设与运行模式,并从产业体系再造、城市空间重构和消费模式转变三个实施领域以及网络治理和生态创新两大保障体系等方面构建了城市绿色转型的实施框架。
2011年05期 No.225 4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154 ] - 王俊;
由于地缘关系,日本大地震与核危机,对亚洲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不可忽视:供应链短期断裂、日资回流对亚洲FDI减少使资金趋紧、量化的宽松政策会增加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通胀压力等。但是,日本通过FDI加速产业链向亚洲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灾后重建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外部短期冲击,实际上对亚洲国家地区整体经济增长负面影响有限。当然也要看到,中东局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核辐射的蔓延程度等因素的存在,日本地震对亚洲经济的影响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2011年05期 No.225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7 ] - 张亚斌;车鸣;
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一直被古典经济学誉为最理智、最有效的发展战略。但当众多发展中国家都采取出口导向增长模式时,则会由于受到出口需求的"加总约束",导致所有国家都失败,形成"合成谬误"。基于42个发展中国家1995-2007年跨国面板数据的广义矩估计,经验支持了"合成谬误"趋势的存在。因此,"合成谬误"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亟待调整。
2011年05期 No.225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6 ] - 严志兰;
大陆台商群体是伴随两岸经贸往来成长起来的新兴的、特殊的流动群体。借鉴和运用跨国主义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分析和解释大陆台商在社会适应中的策略性。首先,持续性在两岸间往返流动,形成跨界流动的生活方式,建构起跨界的社会空间;其次,在认同上表现出双向性和情境性特征,以重建内在心理秩序,化解身份模糊引起的心理落差和尴尬情境;最后,地缘关系和亲缘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类型,建构两岸婚姻是成为一种特殊的适应策略,通过相互交织的"大圈子"和"小圈子"建构本土化的社会关系网络,从经济、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全面嵌入当地社会,为台商在当地社会正常生活提供工具性和情感性支持。
2011年05期 No.225 126-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9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42 ] - 黄阳平;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省份,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工业空间集聚的趋势相当明显,本文构造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考察了福建省九地市之间在工业集聚互相影响的空间作用模式,研究结论显示,福建省九地市之间的工业集聚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地区财政支出竞争、城市化、地区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对地区工业集聚具有正面效应。
2011年05期 No.225 147-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8 ] - 黄莲琴;杨露露;
本文以2005-2009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情绪感染理论和迎合理论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资本投资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其波动的情绪感染和影响了过度自信管理者的投资行为;与一般管理者相比,过度自信管理者使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资本投资之间的敏感性增强,加大了公司的投资支出。相比较而言,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更会感染过度自信管理者的情绪,使之提升公司投资水平;而当投资者情绪低落时,其引发的感染效应减弱;对于投资水平较高的公司,投资者和管理者的非理性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为新兴的行为公司财务理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资本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11年05期 No.225 157-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55 ] - 陈小先;
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或将导致信息不对称扭曲资产价格,对投资者造成伤害。本文将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加入管理层持股比例指标,建立起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下的资产定价模型,分析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所造成的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及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2011年05期 No.225 168-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4 ] - 石志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农业银行要想在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对其竞争力进行评价。本文基于对中外银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选用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发展能力和效率为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农业银行和国有三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探讨了提升农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011年05期 No.225 176-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0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6 ] - 桂萍;彭沾;
本文综述创业团队结构及其演化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创业团队内涵的研究现状,总结创业团队结构、创业团队结构与绩效、创业团队演化与生命周期、创业团队优化的研究现状。
2011年05期 No.225 186-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7 ] - 李东;
我国的绩效审计伴随审计事业同步发展,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绩效审计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对商业银行开展绩效审计进行探索,阐明绩效审计的内涵,提出了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绩效审计的内容与重点以及开展绩效审计的路径选择。
2011年05期 No.225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3 ] - 肖琼;
爆发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阴霾依然肆虐各国经济体系,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过程之中,经济格局和制度重新建立之际,对其危机重新进行深刻反思,以其从根源出发寻找内在理论之机理,寻求最优制度之模式。本文以分析金融危机爆发深层次原因为起点,指出市场三缺陷和各国政府的调节失灵是根本,进而对各国救市措施进行机理分析,其实质是运用国家调节三方式对市场缺陷和国家调节失灵再弥补,为保障调节三方式实施所颁布的经济法其属性也属于经济法体系三构成。
2011年05期 No.225 198-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1 ] - 董仁周;
因城市改造引发的城市房屋征收已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难题,因极不完善的城市房屋征收制度导致拆迁上访、自焚、伤害、死亡等重大事件频发,暴力拆迁在全国范围内越演越烈,尽管废除了旧拆迁条例,但2011年1月21日新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依然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具有正当性,难以控制政府公权力滥用和变相强制拆迁,并严重侵害被拆迁人权利。法务会计是特定主体运用法律、会计、审计、评估等工具处理和解决主体财产的非法侵占、损害赔偿、保值增值问题的社会专业活动,具有特定功能和价值,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护主体财产安全,能够产生良好的法律、经济、社会、政治功能。本文主要基于法务会计视角探讨城市房屋征收制度的缺陷、原因与完善路径。
2011年05期 No.225 20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5 ] - 陈支平;
在当今二十一世纪里开展林则徐研究,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套用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思维模式来研究和分析林则徐问题,但是也不能轻易忽视中华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的延续与传承。从这一学术思考点出发,开展林则徐研究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重新探索。即应当把林则徐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分析,研究林则徐应当坚守中华民族传统的基本价值观,以及更为广泛地进行新史料的发掘。从而开拓更多的研究领域,努力掌握林则徐研究的权威话语权,为福建、为我们的国家的文化传承、道德的弘扬,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1年05期 No.225 21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6 ] - 晏爱红;
林则徐从道光十二年调任江苏巡抚以来,曾四次主持办理冬漕,对渐至积重的漕运弊端有着深刻认识。十九年七月,林则徐奏呈"体察漕务情形通盘筹画折",阐发了思考已久的漕务改革思想。林则徐主张改革运法,以"县督帮收"替代行之二百年之久官收官兑,旨在将官府权力限制在行使监管职能,而让运军与粮户直接接触以减少腐败。难能可贵的是,林则徐最先从制度层面上思考摒弃"官办"实行"商办",停止征漕而从市场上采买米石海运京师之类根本变革的问题。遗憾的是,历史没有留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完整体现他的漕务思想的奏折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后人,让人们得以借鉴其思想精华以观察今世,并从他个人的遭际体味改革的艰难。
2011年05期 No.225 219-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0 ] - 刘文远;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题本中,保存着大量与林则徐有关的史料。其中署名林则徐具题的户科题本就有170余件,范围涉及赋税征收、经费开支、灾害蠲缓与赈济等诸多方面,对于了解林则徐在地方的具体公务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这些题本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相信随着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会推动林则徐研究取得更多的成果。
2011年05期 No.225 228-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7 ] - 吴敏;
近年来,新媒体依赖其强大的技术支撑而横空出世,涉及领域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舆论形成与发展的一大推手,在舆论引导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积极作用。但是,从近年来的一些案例来看,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不确定因素,成为纷扰舆论的发端。如何辩证地看待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如何扬长避短,提升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共同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已成为无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2011年05期 No.225 23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7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37 ] - 尤泽顺;
本文以中国东盟关系的话语建构为例,把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CDA)和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视角相结合,对《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2008)与中国东盟关系相关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话语、身份建构与中国东盟关系的互动。分析发现,近年来双边关系的改善与中国官方报纸增加对东盟正面身份的建构存在正相关关系;后现代国际关系和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的"国家身份是建构的和变化的"观点是合理的;CDA能为国际关系领域的语言研究提供其所急需的话语分析工具。
2011年05期 No.225 240-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19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166 ] <正>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的前身系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10月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至今已走过90年的历史,为祖国尤其是福建省培养了大批财税、金融、会计、外贸等领域的经济和管理人才,在福建省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社会声誉。
2011年05期 No.225 1+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