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520223
日访问量:142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研究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意涵与实践意义

    黎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干内容,是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要求提出的治国理政总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具有内在理论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体,体现了全面、联系的观点、"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和科学统筹的思想方法,体现了党治国理政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科学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自觉运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016年04期 No.25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7 ]
  • 关于绿色发展的内在逻辑透视

    郑又贤;

    绿色发展既是一种战略理念,也是一种发展实践,包含着自身的内在逻辑。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绿色理念先导先行,绿色生产奠定基础,绿色生活常态保持,绿色救治紧随推进,绿色规范保驾护航。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就是源于这种内在逻辑,即源于绿色理念、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救治和绿色规范的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矛盾运动。

    2016年04期 No.254 7-1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25 ]
  • 论共享

    林怀艺;张鑫伟;

    共享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所确立的发展理念之一。在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承载着社会主义者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憧憬,而"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论断则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通过共享让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将大大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在推进共享的过程中,必须以发展、共建为前提,必须在各方面形成更能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必须既反对不切实际的过高预期又反对得过且过的不作为,还必须善于吸收他人的经验教训。

    2016年04期 No.254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63 ]
  •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哲学的辩证逻辑与实现方式

    李全文;王国平;

    马克思作为启蒙运动之子和现代性的批判者,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性的危机和困境,在批判的基础上为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中的国家指出了有别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可能性发展路径。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级阶段,面对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现代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体现的现代性思想可以提供给我们解析现实的需要。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具有两个基本要素:理性和自由。现代性之所以出现危机正是因为人类对这两个基本要素理解的偏差,过分地强调了工具理性,进而才导致了严重的现代性危机。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用实践的哲学观点实现了科学认识方法与价值认识方法的辩证统一,开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秩序。

    2016年04期 No.254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0 ]
  • 中国语境下供给侧结构改革:核心问题和重点任务

    刘志彪;

    中国语境下供给侧结构改革,虽然发力点是供给侧,着力点却是结构性改革;市场取向的改革是主基调,但政府职能转变却是基本前提。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需求与供给两端都要用力,但从供给方发力是根本性的、长期性的措施。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千方百计地化解"资产荒",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良性交互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选择了消灭僵尸企业和实施债转股两个具体问题,对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办法和机制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思考,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2016年04期 No.254 28-36+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29 ]
  • 新发展理念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税收定位

    邓力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党中央在提出新发展理念的同时,又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方面的税收,在当前新发展新时期中应该如何定位,本文从四个方面予以讨论,一是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是税收正确定位的前提,二是服务新发展是税收现代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三是要根据新发展理念对现有税收思路进行调整完善,四是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税收工作的重点。

    2016年04期 No.254 37-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0 ]
  • “一带一路”与我国供给结构的转型升级

    叶卫平;

    "一带一路"属于需求侧的外需范畴,但它对我国供给结构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去库存""去产能""补短板""降成本"意义重大。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陷于衰退中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可以创造投资机会减缓国内"去产能"的负面压力;它倒逼我国供给体系提高质量和效率,要求尽快补上核心技术和品牌的"短板",通过强强、强弱联合或兼并重组降低进入"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区域)市场的成本。

    2016年04期 No.254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6 ]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增长

    刘雅南;邵宜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使国内再次兴起长期增长动力研究的热潮。而基于对我国发展实践和现代增长理论研究的考察与反思,我们认为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应关注与经济发展密切关联的社会性结构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核心社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根本性作用。本文结合内生增长理论讨论了社会结构的核心——社会分层与流动如何通过影响创新进而作用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可能机制,并在分析社会结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有助于经济增长的社会性结构改革的相关建议。我们认为,社会结构层面的改革也应该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2016年04期 No.254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3 ]
  • 公共品供给视角下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分配影响研究

    刘炫;李郁芳;

    从"公共品供给"的视角研究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199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化确实可以显著改善城乡收入分配状况,并通过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发现其改善的效果将受到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即公共品供给越偏向城市,城市化改善城乡收入分配的效力就越弱。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应与公共服务城乡供给均等化相协调,盲目追求快速城市化反而不利于收入分配的改善,甚至可能引发更多的经济社会问题。

    2016年04期 No.254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1 ]

公共管理与社会建设

  • 从领域分离到领域融合:政策问题建构权的变化

    张康之;向玉琼;

    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中,起先实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后来,即在20世纪则转化为公共领域、私人领域、日常生活领域的分离,并形成了对社会以及社会治理中心—边缘结构的稳固支撑。公共领域位于社会的中心,公共部门则位于社会治理体系的中心,政策问题建构一直是在公共领域中完成的。其间也实现了几度蜕变,要么被议会专有,要么被政府垄断,不论如何,政策问题建构成为来自于社会中心而对社会进行治理的基本手段。20世纪后期,领域分离的进程出现了逆转,领域融合的端倪显现,社会以及社会治理体系的中心—边缘结构呈现出被打破的迹象,一种新型的"亚政治"成了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相应地,政策问题建构权也呈现出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扩散的局面。

    2016年04期 No.254 67-78+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9 ]
  • 制度演化的权力逻辑探析

    谢宗藩;陈永志;

    制度作为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本质上是经济主体行为互动的博弈均衡,经济主体基于其权力大小选择博弈策略,而博弈本身及其结果表现为经济行为规则,博弈均衡的演变则形成了制度演化路径。本文在梳理权力与制度演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权力的经济学性质探讨了权力与制度演化的关系,并运用演化理论分析了制度的演化过程,构建基于权力视角的制度演化模型,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6年04期 No.254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2 ]
  • 协商民主视角下农民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杨雅厦;

    农民的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民主化和政治现代化的实现至关重要,也事关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协商民主理论十分注重公民的政治参与,为我国新时期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我们应该按照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这一重要论述的要求,通过健全并协调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商民主制度以拓宽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聚焦农村经济发展以激发农民政治参与热情;推进农村各项教育发展以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素养;培育农村民间组织以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社会化水平;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以营造农民政治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强信息公开完善农民政治参与保障机制等措施来扩大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2016年04期 No.254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43 ]
  • 数字环保维度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建构

    尹红;林燕梅;

    生态理政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治国方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环境保护多元共治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然实施数字环保技术在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尚存诸多难题。在论述数字环保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作用机理基础上,提出需要构建信息共享机制以及环境法庭司法救济制度等,并从建构多学科整合视角下的"数字环保"技术平台为公众参与提供有效信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法庭司法机构完善公众参与的司法救济机制、从三维度展开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建言建策。

    2016年04期 No.254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8 ]
  • 我国森林保险保费构成机制与财政补贴方式选择

    秦涛;吴今;邓晶;顾雪松;

    森林保险的特殊性决定其定价机制不同于一般财产保险,这就要求财政补贴方式的选择要与其保费构成结构相适应。由于现行森林保险定价机制没有考虑保费构成的所有要素,森林保险的实际费率远低于其公平精算费率,因此,仅通过针对林农提供单一保费补贴方式,并不能有效激发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森林保险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分析森林保险定价机制与财政补贴方式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完善现行森林保险定价机制和补贴方式,逐步由单一的保费补贴转变为实行地区差异化和险种差异化保费补贴,并向保险公司提供管理费用和再保险补贴相结合的补贴方式,以及建立林业巨灾风险保障基金。

    2016年04期 No.254 10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00 ]
  • 中国国家级森林公园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修新田;陈秋华;

    DEA—tobit模型是测算一个单位效率及分析影响效率因素的常用模型。研究运用DEA模型分析法对全国305家国家级森林公园2014年的发展效率进行分析;根据国家级森林公园效率数据特征,借助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国森林公园效率的因素,重点分析森林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成立年限、区域人均收入、森林旅游资源状况和免门票情况、当地政府关于促进森林公园条例、管理办法制定情况等因素对国家级森林公园效率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国家级森林公园效率的建议。

    2016年04期 No.254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7 ]
  • 两岸环境产品贸易强度与互补研究

    李杨;张东阳;章集香;

    WTO环境产品谈判是促进世界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大陆与台湾地区不仅是世界环境产品贸易的主要区域,且两岸双边环境产品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对环境产品需求较为强劲。文章总结了两岸环境产品贸易发展特征,并运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和贸易专业化系数测算了两岸环境产品贸易联系紧密度、互补性强弱程度。结果表明,两岸环境产品贸易联系密切,整体互补性较强,但不同环境产品之间互补关系差异明显。最后,从调整两岸环境产品出口结构、建立绿色产业多元示范应用园区、推动ECFA货物贸易环境产品领域关税减让谈判及探寻两岸绿色供应链合作商机等角度,提出扩大两岸环境产品贸易规模、实现贸易与环境双赢的政策建议。

    2016年04期 No.254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3 ]
  •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征地拆迁补偿创新模式研究——以福州高新区为例

    林昕瑶;林卿;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这一需求使越来越多的土地被频繁征用,引发了征地拆迁及补偿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主要矛盾表现在: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较低、模式过于单一、安置房建设与农民回迁进程缓慢以及被征地农民的后续就业与发展得不到保障等方面。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福州高新区的征地补偿存在的不足,对比国内外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土地征收和补偿方面有关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为福州高新区的土地征收补偿模式提供一些较为可行的建议。

    2016年04期 No.254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51 ]
  • 网络交易的销售者、服务者之法律地位

    杨立新;王佩玺;

    网络交易的销售者、服务者是网络交易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是具有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法人、自然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体工商户。他们是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合同的主体,在网络交易规则的约束下,在网络交易平台上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依据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合同的约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提供其使用的网络店铺,是虚拟财产,其所有权归属于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销售者、服务者享有用益权,并且享有网络店铺的名称权。销售者、服务者转让其名称权时,应当遵守名称权转让的规则,随同网络店铺用益权一并转让。销售者、服务者在网络交易中,是网络买卖合同、网络服务合同的主体,负有对消费者权利保护的义务,享有合同权利,负有合同义务,遵守交易规则,并应当承担法律规定的相应责任。

    2016年04期 No.254 135-14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13 ]
  • 论生态法的界定——环境法从广义向狭义的回归

    陈志荣;

    当前环境法研究面临"广义"的困境,实现"广义"向"狭义"的回归是环境法的发展路径。生态法是一个以生态整体主义为价值理念追求、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分析起点、以生态法律行为为核心范畴、以生态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新的部门法,是狭义的"环境法"。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法由广义向生态法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对于准确界定环境法学研究对象、规范环境法学理论体系、明确环境法学研究重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4期 No.254 14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0 ]
  •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真实义务

    陈贤贵;

    真实义务是当事人对于法院及相对方当事人应负的诉讼法上的义务,也是诚信原则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真实义务在防止当事人作出虚假或不实的陈述、禁止当事人以不当的方法获取非正当利益及滥诉、促进诉讼、协力法官发现真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真实义务虽已初具其制度外形,但尚缺可供其良性开展的必要前提、规则体系及配套制度。确立辩论主义,构建其规则体系,规范阐明义务的运作,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殊为必要。

    2016年04期 No.254 154-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91 ]
  • 揄扬与贬抑:明清之际英国学人的中国观

    徐亚娟;

    16—18世纪,耶稣会士撰写的"中国印本"成为英人了解中国的主要信息来源。不少英国学人基于不同立场开始关注中文化,其中既有哈克卢特、伯顿、韦伯、坦普尔等人持崇华观点,也有诺尔克斯、洛基尔、沃顿、笛福等人发表抑华观点。双方从各自的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出发,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关注。作为当时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学者,他们的对华态度也反映出明清时期英国社会的中国观。

    2016年04期 No.254 165-172+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1 ]
  • 教堂钟声的音声境域与基督教本土化——以福州地区为例

    林静;

    教堂钟声是建构基督教音声境域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符号意义、传播意义、宗教意义。历史上福州教堂的钟声经历了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发展演变,这既是宗教在跨文化传播中传统的沿袭与本土化互相博弈的过程,也是不同历史阶段权力、知识与话语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这一案例对研究中国其他地区外来宗教地域化的演进与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反映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知识、话语与权力的改变对宗教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2016年04期 No.254 173-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5 ]
  • 宋代历史评论的价值、缺陷与嬗变

    张宇;

    从中国古代历史评论发展史的角度而言,宋代历史评论在其自身本体的建构、理论层次的提升以及推动中国古代历史评论的繁荣等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但在史料运用和所作结论等方面,却往往存在着诸如裁剪史料、苛求过深等缺陷。这一时期己意解史与以经断史等新的历史评论类型的出现,则导致了中国古代历史评论的嬗变,影响了此后历史评论的发展轨迹。

    2016年04期 No.254 180-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3 ]
  • 福建省侨批业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研究(1949~1956)

    郑晓光;

    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政府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整顿与改造,然而侨批业由于行业特殊性,成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例。为了保证侨汇收入,政府对侨批业的管理与改造采取了较为灵活、务实的政策,有海外业务关系的承转局保留私人名义继续经营,派送侨汇的解付局则成立集体所有制的派送公司。政府最终实现了对侨批业的控制,侨批业的行业特色也随着改造而消失,成为国家银行的附属机构。

    2016年04期 No.254 190-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6 ]
  • 村上春树“中国意象”的叙事与建构——以《去中国的小船》为线索

    戴玉金;陈凌菁;

    作为村上春树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尝试构建起一个"想象的、改写的、虚构的中国"形象,且通过三位人物,即教师、女孩、推销员的"中国人"身份,树立起主人公"我"或者作者自身作为"日本人"的自我身份确认。不仅如此,村上春树还站在日本文化的自我定位乃至整个人类的立场,揭示出人的存在所面临的巨大危机、或者说"虚无主义"的陷阱,为此而构建起等待"去中国的小船",以此来拯救自我的中国意象。

    2016年04期 No.254 199-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9 ]
  • 外语课程价值实现的语言哲学检视

    白臻贤;

    语言与教育本质上有内在相通的地方,二者都关涉人的生命并延伸生命的可能性。在课程实践中寻找语言与存在的一致性,关注人在语言中的成长,以语言达到世界,是外语课程应有的价值选择和追求,也是外语课程价值实现的必由路径。以语言哲学的视野考察外语课程价值选择与价值实现,是为了寻求外语课程改革的内生动力。

    2016年04期 No.254 206-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传教士字典《汉英韵府》厦门话音系研究

    林琳;

    《汉英韵府》(1874)是美国汉学家卫三畏编纂的重要字典。本文以《汉英韵府》所记录的厦门话为研究对象,使用归纳法、拟测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对字典所记录的厦门话语音进行归纳,拟测出当时厦门话的声母、韵母系统,并对其特点进行比较归纳。

    2016年04期 No.254 21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1 ]
  • 论16世纪以来泉州话韵母系统的演变——以梨园戏用韵为视角

    朱媞媞;

    泉州传统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该剧种保留着明清以来丰富的戏文材料。全面考察梨园戏用韵,可以了解明清时期的泉州话韵母系统。将这一韵母系统与《彙音妙悟》及现代泉州话韵母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探寻16世纪以来泉州话韵母系统的发展轨迹。

    2016年04期 No.254 217-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3 ]
  • 代际教育流动及其不平等实证研究

    张义祯;

    代际教育流动是考察一个社会教育机会分布状况的重要视角,也是研究教育不平等问题的重要切入口。本研究基于上海大学2012年全国六省市开展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问卷调查数据,采取流动量表分析和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客观定量探讨我国代际教育流动及其不平等状况。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社会成员代际间的教育流动存在总体流动性较强与局部强继承性共存的"悖论"现象,代际教育流动不平等问题不容忽视。对此,今后要更加突出教育政策的"托底"取向与机会公平取向,采取有力措施阻止"教育贫困"的代际传递,降低代际教育流动不平等性,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全面提升。

    2016年04期 No.254 224-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24 ]
  •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政策研究——以福建省高校布局结构及资源配置为例

    郑芳;

    "十三五"时期,是福建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发展和加快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解决规模发展与结构失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将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文章在分析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布局结构调整总体思路应以转变政府治理方式为契机,跨越院校设置的狭隘视野,以引进优质资源为新增长点,以院校调整、资源配置为基础,以规范办学、分类管理为抓手,形成合力、稳步推进。

    2016年04期 No.254 23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3 ]
  • 后现代生涯理论及其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启示

    阮娟;

    后现代生涯理论突破了传统生涯理论实证主义与还原论模式,接纳生涯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强调生涯适应力,认为个体是自我生命的创作者,强调对生涯的主动建构,更符合当代个体生涯的本质特征。目前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仍然建立在传统生涯理论基础上,后现代生涯理论对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改革的内容、理念、目标、形式、方法提供了诸多启示。

    2016年04期 No.254 240-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1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