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和清;
面对全球化中国与"两极分化"造成城乡社区普遍衰败的现实,中国社区社会工作核心议题是推动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专业社会工作者扎根城乡社区,在与社区民众相伴同行的过程中推动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并满怀信心地工作和生活,应该是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使命。社区社会工作的具体目标是重建城乡社区居民的生计、社会文化生活和生态,达致公共参与、生计发展、邻里互助、文化多元、环境友好"五位一体"的美好社区和幸福生活。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有着与传统社会工作不同的方法策略。绿耕乡村重建项目就是整合社区社会工作的尝试,从"生计"等公共议题切入,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在与社区民众相伴同行的过程中,使已经衰败的社区逐步走向复兴。
2016年06期 No.256 58-67+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50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209 ] - 吴贵明;杨耀武;王建平;
上海正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人才高地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科技人才枢纽与科技人才高地既相辅相成,又有区别。全球科技人才枢纽具有集聚、配置科技人才资源和辐射科技人才红利的功能,它的建设是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先导性战略。上海可根据全球科技人才枢纽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集聚型、混合型、辐射型三个建设阶段,建成以交汇核心区、中转站、辐射中心三种形态混合呈现的全球科技人才枢纽,为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016年06期 No.256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 谢东梅;
为检验农村低保制度瞄准执行对困难家庭福利水平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反贫困政策的瞄准机制选择,探究不同瞄准执行评估指标的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基于福建省14个县(市、区)28个村庄低保制度实施情况的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农村低保瞄准执行具有较高的覆盖率和瞄准率,救助资源较高程度地集中朝向低收入家庭,基层社区组织实践的"分类管理、分类复核、分类补助"做法体现了瞄准执行的水平公平原则。同时显示,制度在到达长期贫困家庭比暂时贫困家庭做得更好,进一步的减贫需要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2016年06期 No.256 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60 ] - 李元洪;桂华;
税费改革以来,村级组织既与村庄社会相脱节,也与乡镇政权相脱节,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两个层面上呈现出"脱嵌"的趋势,村级组织逐渐形成一个既超越乡村社会又相对脱离于乡镇政权的独立实体,即本文所言的村级组织"脱嵌化"。"脱嵌"后的村级组织在国家政权与村庄社会之间"纵横捭阖",村干部与地方势力结成一个"利益集团",致使大量的治理资源被村级组织自身所消耗,造成基层治理负面后果。
2016年06期 No.256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09 ] - 孙杨杰;
北欧国家芬兰,因其在教育、医疗、创新等领域的卓越表现,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本文梳理当代芬兰政府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分析总结政府改革的"芬兰模式"的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炼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可供借鉴之处——通过立法形式推进改革进程,引导企业的社会责任,强化改革成果;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战略;有步骤地推进改革,注重政策的继承性;重视地方政府,崇尚多元共治;重视创新文化,构建国家创新系统;完善压力机制,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等。
2016年06期 No.256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8 ]
- 林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历史观,长期以来遭受学界流行见解的质疑、批评,被视为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甚至被明确定性为所谓"唯心史观"。在《手稿》的批评者看来,《手稿》的历史观不仅未能达到"唯物史观"的思想高度,甚至明显地处在唯物史观的"对立面",马克思正是在克服和摆脱了《手稿》的"唯心史观"倾向后,才真正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哲学革命"。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是不可取、不公允的。本文以《手稿》中若干代表性表述的辨析、阐释为基础,辅以必要的学理分析,论证了《手稿》历史观与唯物史观在"精神实质""精神气质"上的一致性,为《手稿》历史观做了学术上的辩护。
2016年06期 No.256 33-42+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7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7 ] - 罗敏;苏志宏;
时人在思考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都忽视了他们曾有一段时间是认同体系陷入危机的边缘知识分子。为重构社会认同圈,他们借助五四社团,结成高度同质性的团体。他们从不同的路径入手,研究新的时代问题成长为践履型知识分子;研究"社会与主义"问题成就中国近代有机知识分子;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改造方法问题,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这为中国后来"开天辟地"的大革命事业做出人才上的、组织上的准备。
2016年06期 No.256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4 ] - 马永伟;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是马克思在特殊历史背景和条件下,提出的关于生产力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构想。从文本分析和社会主义实践来看,制度跨越是动态的制度间跨越过程,而非静态的跨越结果描述。制度跨越需要不断完善跨越设想所提出的先置条件,是通过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的不断变迁,满足生产力发展内生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新形势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仍面临众多跨越障碍,亟需全面深化制度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完善跨越先置条件,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16年06期 No.256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0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8 ] -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CQMM课题组;李文溥;王燕武;龚敏;卢盛荣;
分行业投资数据的分析显示,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突然失速的主要原因:一是民间资本加快退出制造业中产能过剩的领域;二是房地产业民间投资在上半年新一轮的地产经济刺激中,被资源动员能力强的国有企业给挤出了市场,与此同时,可供民营投资的新领域却开放不足。这与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操作不当有关:一是过于强调过剩产能的"减法""除法",对扩大民间投资的"加法""乘法"有所忽略;二是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充分遵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民营经济决定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民营投资增速下降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扩大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提高民营经济的投资回报率,促进民营经济在新的供给结构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6年06期 No.256 94-106+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1 ] - 陆万军;张彬斌;
本文从制度视角解读中国收入分配问题。在初次分配领域,由于相关制度改革不彻底,部分制度阻碍了市场竞争机制和要素流动对行业和地区差距的调节功能,违背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机会均等原则,同时恶化了收入分配。在再分配领域,税收制度的累退性和转移支付制度的地区和部门分割影响了再分配效率,导致再分配政策无法有效调节收入差距。在当前收入分配格局下,提高再分配力度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过度依赖再分配手段很可能与长期增长目标产生冲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方向的改革,促进机会均等和制度公正,可以解决中国收入分配中的主要问题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有效统一。为弥补初次分配的不足,可以通过改革税收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再分配效率,利用再分配手段进一步降低收入差距,实现结果公平。
2016年06期 No.256 10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8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6 ] - 王媛媛;张华荣;
智能制造是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核心动力。当前,全球智能制造业已呈蓬勃发展之势,发达国家发展优势明显,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发展速度快,市场需求大。目前包括美国、德国等在内的国家均出台了振兴制造业和发展智能制造的战略和规划,力求在新的产业革命中占据主导地位。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未来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突出培育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健全人才培育体系,强化金融、财税、知识产权等政策支撑体系等。
2016年06期 No.256 11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136 ] - 徐光远;焦颖;何杰;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简称REITs)自1960年在美国诞生以来,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房地产金融工具之一,它有效为房地产行业拓宽融资渠道,也为中小投资者打开了房地产投资领域,我国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开展了REITs试点工作。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我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对REITs发展的影响,以此为我国进一步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提供风险管控建议。
2016年06期 No.256 124-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03 ] - 杨默如;
流转税作为我国最大的"税类",其最主要的"税种"是增值税。文首先分析反避税规则较少嵌入各国流转税法律规范的主要原因;其次借鉴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反避税成文法与判例法经验,尤其聚焦于流转税类方面的立法进展以及我国目前尚待完善的细节方面;最后对我国未来增值税立法以及征管法修订中反避税规则的写入进行了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并提议进一步完善成文法中的反避税条款,同时发挥案例诠释法律、指导实践之作用。以期为后"营改增"时期中国增值税立法进程提供参考。
2016年06期 No.256 132-138+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4 ] - 刘慧宇;
杨荫溥是民国时期知名的金融专家,对通货膨胀理论做过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根据其本人民国时期著述及其他相关资料对其通货膨胀理论研究进行解析,尝试在学术史视角的比较中,进一步明确其通货膨胀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并予以历史评判和反思。
2016年06期 No.256 139-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蔡雪雄;林南艳;
当前,福建省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仍处于失调阶段,探寻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的协调发展路径,对于推动新型城镇进程,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甚至推动福建省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扣紧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人口、经济、空间、民生和生态五个方面设计福建省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路径,以期为二者的协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际参考价值。
2016年06期 No.256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4 ] - 陈胜蓝;周林彬;
在当前经济转型背景下,对商标法中"同一种商品或服务"的认定,应以保护、鼓励市场创新为导向,以相关商品或服务的实质内容作为司法认定的主要依据,以区分表为重要参考,准确把握区分表的文本变化及其主旨精神,结合相关公众的一般认识和相关领域的商事惯例进行综合判断。
2016年06期 No.256 15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9 ] - 张力;
公法人与私法人的区分,不应停留在对先验判定为公法人与私法人群落的准据法、主体能力的结果区别方面,而应有助于分析目标组织之所以被判定为公法人或私法人的根据与合理性。私法人制度侧重于赋予已脱离权力体系的社会组织以主体资格,编织社会横向自由交往关系网,司法判例推动的非法人组织的法人化加速了私法生活中组织人格的生成。以行政法人为代表的当代公法人制度则针对政府组织分权与公共服务社会化需要,力求形成衡量公法组织分权深浅程度的尺度,建立分权进程的控制机制。对公法人与私法人基于制度目的与调整方法的区分,将有助于实现私法组织私法自治的安全,以及在促使公法组织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的同时防止其因脱离公权力而遁入私法。
2016年06期 No.256 16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1 ] - 陈可欣;林秀芹;
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作为发源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法系的一项特殊制度工具,在互联网对版权起到深刻影响的今天备受各国立法者的重视,因为它迎合了数字化时代下大规模授权和降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交易成本的需求。受此影响,英国进行了数字时代下的集体管理模式变革,并拟定了《2014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法案》,正式引入该制度。我国正在修订中的《著作权法》也吸收了该项制度。本文具体分析了英国移植北欧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并将其与发源地国进行制度设计上的对比,从而为我国移植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提供参照经验。
2016年06期 No.256 172-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08 ] - 林秀琴;
都市人文空间重构是当今城市创新创意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以人文艺术引领城市再生是台北打造"国际性城市"或"全球城市"进程中的核心精神,它包括了三个重要的实践维度,一是从"都市更新"到"都市再生"的空间重构理念的转变,二是通过经营国际性的艺术平台来寻求与国际艺术场域的联结,三是以设计为焦点推进台北城市意象的塑造。这些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实现了城市发展与人文发展的互动、共生。
2016年06期 No.256 180-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8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3 ] - 陈舒劼;
新世纪以来台湾文学的回忆叙述,受到了叙述者个体独特经验与当代语境的对话,以及由此而生的问题意识与认同期待等诸多叙述动力的推动。这批回忆叙述的"再分说"对历史结构性变动的把握和描绘,较多地通过普通人物的美学形象、情感诉求和际遇命运来呈现。在见证或纪念、补充与挽救、讨论或分析等叙述方式的作用下,这批回忆叙述以不同的角度介入当代台湾的认同问题,提供了重返历史现场、克服身份认同隐痛的契机。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回忆叙述以伪饰和割裂历史事实的方式,试图制造认同的分裂。
2016年06期 No.256 18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 方遥;
清代学术思想史的一大特色就是学术潮流的多次转变,而在变与不变中,往往表现出特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过去一般被视为清学正统与主流的考据学,虽有其独特而重要的学术价值与贡献,但能够专门从事考据并以此名家的学者人数有限,只占士大夫阶层的一小部分,且其作为一代学术思潮的辉煌不过百年,其学术方法和意义也不断受到包括考据学者在内的各派学者的反思和批评,因而并不能等同于整个清学。而在考据风气掩盖下的清代理学特别是朱子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垄断着义理的真理性和解释权,从而在思想界始终保持着相当的重要性。加之朱子学数百年来一直担负着官方意识形态的角色,更使得这种思想上的重要性变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支配力量,以及广大民众所普遍遵循的信仰与原则,从而在民间社会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其中,清初朱子学作为清初学术思想界的主流,不仅是整个清代朱子学的根基与代表,而且与王学、考据学等相互关联,能够在反思、总结传统理学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和发挥,以努力回应并解决新时代所提出的问题与要求,应该成为清代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点,加以综合、系统的讨论,发掘其在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和完整面貌,并对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予以重新阐述。
2016年06期 No.256 195-20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4 ] - 张晓艺;李向平;
灵验性、地方文化传统、信仰建构方式、民间信仰精英是民间信仰的主要认同要素,灵验性与地方文化传统一般可被不同的信仰行动者所共享。信仰认同具有多元特征的层级分别,是经由信仰关系与信仰行动者所处的层级位置二者共同形塑的动态过程。以灵验性为核心,中国人信仰认同的实践逻辑具有叠合认同特征。研究聚焦于津、闽、粤三地妈祖信仰的信仰实践,同时提出"信仰认同半径"的概念工具,用以呈现信仰认同的逻辑机制,特别是信仰认同及其认同要素的内在关联。
2016年06期 No.256 204-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38 ] - 郑榕;
传统社会国家利用宗族组织治理基层社会,达成行政目标。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国家建设,目标旨在改造传统社会与现代性不相容的一面,建立极具现代效能的政权体系。然而在国家权力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基层社会往往依凭传统力量因应、重塑国家权力的刚性力量,这种博弈过程因地域差别而呈现出不同形态。对民国时期闽南宗族活动、功能及与国家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化过程中基层社会的"变"与"不变",进而描摹20世纪以来中国基层社会变迁的总体画面。
2016年06期 No.256 213-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8 ] - 钟晓文;
在广义修辞学视域下,修辞参与跨文化大众传播的话语建构、认知建构与主体性建构。大众传播话语的修辞建构主要以认知关键词的语义建构或重构为基本特征,包括文化概念与社会现象关键词;异域认知的修辞建构主要以跨文化语境融通建构为基本特征,使个体认知之偶然修辞表述为智性认知之必然;话语主体性的修辞建构主要以异域文化的主体表述建构为特征,使异域文化修辞表述为主体文化的认知表述。广义修辞学理论,在修辞技巧、修辞诗学与修辞哲学三个层面,不仅批判性解读跨文化大众传播的话语建构,而且在深层追踪认知主体的意识形态轨迹中,质疑并揭示西方主体性哲学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他者性"建构。
2016年06期 No.256 22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0 ] - 周静涵;谢朝群;
目前,言语不礼貌研究大多聚焦于单语,针对双语情形的研究颇少。汉英语码转换虽是日常互动交流中的常见现象,但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网民对网络论坛上汉语交流中夹杂英文的现象持否定态度,认为使用汉语交际时出现汉英语码转换是不礼貌行为。鉴于语言形式是触发人们对话语作为不礼貌评价的一个诱因,本文尝试借助身份理论剖析汉英语码转换触发不礼貌言外之效的深层机制。本文的例证研究发现,当说话人的语用身份与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身份认知或期待不符,特别是当话语呈现的说话人身份被听话人质疑或否认时,话语便可能被听话人评判为不礼貌。从身份特质、身份表征、身份建构方式三方面揭示出话语交流中说话人的负面语用身份表现及其原因。
2016年06期 No.256 227-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7 ] - 林榕;林大津;
政治文献英译是我国对外宣传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将其置于文化翻译的视角加以研究,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传播效果。以文化翻译观考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探讨政治文献英译特点、原则和策略及其文化翻译的总体倾向,可为政治文献英译提供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的借鉴。
2016年06期 No.256 235-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148 ] - 陈小梅;
暴力心理是当今存在的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可以运用情绪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并采用相应的策略,通过改变及消除不良情绪达到改变及消除暴力心理的目的;同时,构建一个互相尊重、合作互助、利益共享的健康社会,是防治暴力心理的必要途径,而构建这样一个社会则有赖于社会个体、群体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2016年06期 No.256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