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兴华;田超伟;
要深刻了解新中国发展70年的宏伟成就,仅凭系列统计数字是不够的。要与旧中国的极端落后与贫穷、饱受列强侵略、丧权辱国的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将今天的人民生活水平与新中国成立之前和成立之初的生活水平对比,才能真正认识新中国70年和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可贵。改革开放前近30年的发展中犯过严重的"左"的错误,但也不能忽视这个阶段所取得的成就。需要正确认识两个历史阶段的相互关系。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致力于践行新民主主义制度,后又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与实践的评析问题,进行系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可以解决学界既肯定"三大改造"、建立单一公有制是正确的,又肯定改革开放后既不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搞私有化也是正确的两个判断自相矛盾的困境。
2019年05期 No.273 1-9+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9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 ] - 徐勇;罗丹;
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构成是社会形态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标志。产权是社会组织单元的基础。传统社会时期,乡村社会以私有个体经济为主,家户是基本的产权单元和治理单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农村社会基本单元开始呈现出由单一制向复合制演进的趋势。集体化时期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社队体制,这是集体分级所有的一元复合。农村改革形成了村集体所有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双重复合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治国的推进和农村三权分置的实行,农村基本单元呈现出村、户、个人的多重复合。复合制的基本单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依据中国国情,对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重要探索,有助于充分调动各个产权主体的积极性,实现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共同进步的有机衔接。
2019年05期 No.273 10-17+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 ] - 李金华;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实施了13个五年计划或规划,取得了显著成就,创造了历史性贡献。五年计划或规划的实施,使得中国社会创造总量和能力大幅提高,工农业总产值不断增长,标志性成果突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五年计划或规划的成就给了未来中国有益的启示:应尊重客观规律,持续不断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应顺应全球经济发展大势,发展开放型的国家经济;应以科学技术为先导,角逐世界科技强国。
2019年05期 No.273 18-3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 ] - 马艳;刘诚洁;邬璟璟;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生态关系经历了"潜在隐形化""显性激化"以及"逐步缓和"三个阶段,并进一步向"和谐"方向演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关系是我国在经济转型期的新的阶段性成果。我国生态关系的演变既有其理论逻辑,也有其实践逻辑。我国生态关系的演变主要表现在生态理念转变、绿色技术升级、生态制度创新以及国际生态治理等四个层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我国的生态关系逐步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9年05期 No.273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8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 ]
- 张一兵;
康德以后,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先验综合观念构架对感性现象的塑形作用,胡塞尔的现象学在认识论中的最重要的进展,就是加括号、悬置先见、先验的还原,在本质的直观中回到前反思意识中的纯粹现象。然而,胡塞尔的纯粹现象,是假定了一种在还没有生成概念系统的孩子们的天真眼睛中的世界。其实,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问题在于将关系性的理念和先天构架实在化了。哲学认识论的基础是历史性的实践结构,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主观世界中的意义关系只能来源于一定的对象性活动(生产劳动)塑形和构序的意义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认识论中,就是所谓有我们的意义辨识参与的二肢性认知显象结构。
2019年05期 No.273 64-7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张懿;夏文斌;
马克思生命观是致力于实现人的整体性生命存在的一个完整的理论架构,其形成与确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并涵括了人的生命存在的四个层次:《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时期,以"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神性"为理性坐标的生命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以"自由自觉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为内在根据的生命存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期,以"社会关系的总和"为现实表现的生命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以"具体的生产生活方式"为辩证逻辑的生命存在。生命观的形成逻辑地预设了马克思此后的研究进路,以理论雏形的方式内蕴于马克思的整体理论体系之中。
2019年05期 No.273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8 ] - 刘荣军;李书娜;
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为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的自由与解放所提供的科学理论依据,这种真正历史向度的劳动解放思想试图回答劳动解放的实质即劳动社会关系的回归,回归的逻辑遵循劳动客观自然性、精神能动性和社会性之间的辩证矛盾,其历史展现则蕴含劳动力解放、劳动者解放和劳动过程的解放三重基本维度,这种劳动解放的现实进程总是要面对劳动本身自然能动性与社会性之间"正合"与"反裂"的关系演变。
2019年05期 No.273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 ] - 南帆;
文学批评解读与作品表象之间的紧张恰恰是文学批评存在的理由之一。但是,20世纪文学批评往往使这种紧张演变为断裂。文学批评的解读仿佛与作品脱钩,批评家的观点击穿了认识作品的基本框架,作品的有机整体遭到割裂。作品有机整体概念的内涵与结构、抒情作品、叙事作品存在着莫大的关系,而20世纪文学批评的解构思想对于有机整体观念构成挑战。作品有机整体并非一个不可破除的屏障,重要的是新的解读必须阐述前所未有的理论内涵。足够的理论压强可能突破作品有机整体结构,这或许是文学批评必须接受的一个前提。
2019年05期 No.273 87-98+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 ] - 刘方喜;
马克思生产工艺学批判揭示,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锻造出越来越先进的自动化机器体系,释放出越来越发达的生产力,将使物质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趋近于零,而剩余劳动时间及其创造的剩余价值将趋近于无限大;让剩余价值游离出物质生产而转移到文化生产中,精神生产力会获得大发展,必然王国和物质生产领域会越来越趋近于零,而自由王国和自由的精神生产疆域会趋于无限扩展,由此将引发文化奇点或自由奇点的来临;资本主义一方面为这种奇点来临创造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又是这种奇点真正来临有待克服的制度瓶颈。第一次机器动能自动化革命大大提高了物质生产力,但却对蓝领工人雇佣性体力劳动形成威胁;当今人工智能正在引发第二次机器智能自动化革命,精神生产力将得到大大提高,但却对白领工人雇佣性智力劳动形成威胁。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瓶颈、扬弃劳动的雇佣性,人工智能将成为精神生产力得以解放的手段,自由王国和自由的精神生产疆域将会无限扩展。在当今人工智能时代重构马克思文化生产工艺学批判,不仅有助于充分认识其文化思想的巨大丰富性,更全面认识其文化理论的完整体系,而且还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9年05期 No.273 9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 ] - 郑海婷;
从艺术体制的分析入手,朗西埃更新了现代主义对艺术"再现"(模仿)和艺术"自律"的认识。继而考察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多种艺术政治化的实践,他明确指出过去将艺术和政治联系起来的许多尝试都走进了死胡同,需要在美学体制的框架内回返现代主义文学的高光时刻来重新激活艺术的政治潜能。在这个层面上,朗西埃的艺术政治理论不仅是当代美学复兴的重要资源,也是再次激活现代主义的重要资源。
2019年05期 No.273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 ] - 张康之;
对权力的考察,应当看到有两种权力存在的形态:一种是与权力意志相统一的权力;另一种是与权力意志相分离的权力。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内在性质上,这两种权力都是根本不同的。在总体社会背景的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存在着控制、支配和整合集体行动的要求,因而,必须求助于权力。同样,在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对权力的经营也是政治家以及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经常使用的协调技术。因而,无论是在政治过程中,还是在管理过程中,控制、支配和整合的要求都以权力意志的形式出现,并通过权力的应用而将权力意志贯彻到政治和管理过程之中。随着社会呈现出了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对于集体行动模式提出了根本性变革的要求。事实上,全球化、后工业化的历史性社会转型过程也意味着集体行动模式将从官僚制组织转变为合作制组织。合作制组织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权力,但那是不再具有权力意志的权力。
2019年05期 No.273 120-129+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张福运;岑怡坤;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婚姻制度变革,既是建构与强化中央权威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央与地方求同存异、不断调整执行策略的过程;最终双方在建设民主和睦、团结生产的新家庭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点和突破口。在维护中央权威、保持政令畅通的前提下,尊重地方的合理诉求,保护与鼓励地方探索符合实际的执行方略和实施策略,及时发现与推广具有普遍意义的地方经验,这是在《婚姻法》贯彻过程中形成的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准则。新中国之所以能在"冷战"格局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宕起伏的背景下屹立于世界之林,并能成功应对国内各种危局,包括在改革开放后能迅速调动起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中共的政权体制和政治制度之所以始终保持着高度的韧性和灵活性,与中央在处理地方关系上的这种弹性有很大的关系。
2019年05期 No.273 130-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 ] - 史丹;李鹏;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阶段我国经济更加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效率提升以及资源配置优化等途经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以新时代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指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创新与协调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相对不足,并发现:投资效率偏低、高技术产品出口附加值不高、产出波动较大、收入分配差距仍待缩小等方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在此基础上,就相关指标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以期找出阻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从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19年05期 No.273 16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57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9 ] |[阅读次数:30 ] - 李碧珍;吴芃梅;杨少雄;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表述后,高质量发展随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利用Citespace图谱量化软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1992—2019年6月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高质量发展内容相关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发表时间、学科分布、作者、研究机构网络、词频统计与聚类共现等角度进行分析,展现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通过研究发现"创新驱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学者们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注点,建议从凸显人工智能研究热点、营造创新驱动研究环境、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加强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2019年05期 No.273 181-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27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3 ] - 陈忠;
形式主义是对形式的滥用、盗用、利用,涂层策略是形式主义的一种当代形态。涂层策略的深化有可能使现代性、城市社会成为一种涂层社会。涂层策略有其一定的经济、政治、心理等效用,但毕竟是一种更为表层化、非实在化的理念与行为。"外观套用""表层覆盖""道具仿真""移情嫁接""修辞外套"是空间生产、商品交换、社会治理等领域中常见的涂层策略。涂层策略、形式主义深层危害社会构成、社会运行的社会实在根基,使社会的丛林性进入新的更为复杂的阶段,并深层损害社会发展、社会创新的基础与根基。形式主义、涂层策略的生成同人类文明、城市社会的不尽成熟、启蒙精神的异化,同现代性以来经济逻辑的片面推进、社会共同体的虚幻化、主体性的单子化等内在相关。全面建设质朴性社会,营建更为质朴、真实、规范、透明的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运行规则、社会互动行为,对减弱、克服涂层策略、形式主义有重要作用。
2019年05期 No.273 19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 ] - 胡雯;
部分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维特根斯坦后期摒弃了对确定性的追求,开始关注意义、理解的不确定性,因此他们以维氏后期代表作《哲学研究》中的相关思想为依据来反对确定性。实际上,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关于规则与"遵守规则悖论"的讨论,充分体现了其后期对意义的一种"合宜的"外在确定性与一种"基础的"内在确定性的追求,有力反驳了部分后现代主义者对其后期确定性思想的上述误解。
2019年05期 No.273 200-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谢晓东;
义是墨子的中心价值,其政治形态就是义政。义政更多地表现出了政治神学的特性,从而和儒家仁政的人本主义形成了对照。以兼爱为中心的义政说面临着动力困境,即天、鬼的宗教制裁和国家的政治制裁无法构成义政的充分条件,从而需要补充上第四条件。以罗尔斯的正义观作为参照系,或可重构墨子义政说的理性版本,从而解决义政的困境。此种重构的要点是更新墨子思想中蕴涵的契约论,并对契约主体和程序予以创造性地转化。
2019年05期 No.273 206-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沈云戈;鲁力;
关于魏晋士人裸裎之风,古代史家多视其为败坏社会风气的荒唐之举,而现代学者则多认为其中蕴含着蔑视权贵、解放个性的正面意义。全面考察魏晋士人裸裎之风的历史细节,可以发现这两种看法都存在片面之处。尤其从心理学角度看,魏晋士人的裸裎行为都有一些共同的心理渊源,而并非与士人的政治立场一定有关系。同时,裸裎之风的盛行也很难和晋王朝的兴亡建立逻辑上的联系。特定时段内的社会风气总是与该时段的社会运行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看待一种特殊历史现象,应尝试更加多元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方能得出更加客观的结论。
2019年05期 No.273 21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家君;
康雍乾时期,台湾儒学处于传承朱子学的初期,在闽学的影响之下,它完整地承续了朱子学的为学要旨与内容大概。但这种承续并非简单复古,在心学冲击与明末经世实学的影响下,这一时期朱子学面临着自身的调整与转化。同时,作为清初的官方哲学,政治权力的渗透也改变着理学的发展路径,所以朱子学一传入台湾,就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在地域文化影响之下,台湾朱子学更趋向于现实的实践生活与治世经验,呈现出明显的实学与实用的外向性品格。
2019年05期 No.273 22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宋方青;李佳飞;
在国家还没有对信用进行统一立法前,地方已经对信用开展了相关立法工作,以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尤为显著。设区的市信用立法主要存在泛化扩张和不融贯的问题。任何路径上的制度构建都需要解决两个最为根本的问题:权限范围和制度节点。设区的市信用立法应遵循设区的市自身立法权的正向限制,以及信用立法具体内容所涉立法权的反向限制的权限范围,并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规范、信用惩戒和信用救济等核心内容的相关制度节点,在国家对信用进行统一立法后再修订其相关规定。
2019年05期 No.273 228-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8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6 ] - 林旭霞;张冬梅;
森林资源利用权是非所有人对森林资源进行使用、收益的权利,而非生存性或公益性权利;森林资源利用权应作为独立于地权的用益物权,并与其它自然资源用益物权"多元并行";森林资源利用权是整体性权利,体现整体主义法律观、资源共同体规则、综合性的权利行使方式;森林资源又是复合性权利,应建立包括林地使用权、林木经营权、森林经营权在内的多层次、开放性的森林资源利用权利体系;森林资源利用权的初始配置是就森林资源利用权整体进行的权利配置;森林资源利用权的继受取得是各具体权利的二次分配,民法及其特别法应就继受取得各具体权利作出特别规定。
2019年05期 No.273 236-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