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银兴;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史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的28年,一直从事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其目标是建立以新民主主义经济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服从于这一任务,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此开始到1956年,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开始转向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党面临如何继续前进、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问题。这一时期党的经济思想主线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探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真正开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辟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包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完整丰富的理论体系。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启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既是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又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进程的时代。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可以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2021年03期 No.283 1-22+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2K] [下载次数:1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 ] - 王建华;
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与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党自我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考察这两个历史问题决议可以发现,勇于承认错误是党自我革命的逻辑起点。自我革命的前置性条件是党内团结,这也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组织保障。从解决问题出发,两个历史问题决议的着力点是肃清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而非针对个人的责任导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与使命,决定了在守正中寻求创新之道是自我革命的努力方向,而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则是检视一切问题的方法论。
2021年03期 No.283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3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 ] - 文丰安;段光鹏;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内监督问题的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以及列宁对党内监督、权力制约等理论问题的精辟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发展可分为酝酿探索、徘徊前进、恢复重启、确立完善、全面拓展五个阶段,在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破解党的自我监督难题、筑牢党群关系的同心圆、健全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巡视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监督监察制度,日益成为党内监督的利器。新时代要继续加强巡视理论研究,促进巡视制度创新升级;要优化巡视制度组织结构,发挥巡视利剑强大威力;要注重总结巡视实践经验,聚焦强化巡视制度成效;要推进巡视融入整体监督,凝聚合力提升监督效能。
2021年03期 No.283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1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 ]
- 周佑勇;
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贯穿着良法善治、公平正义的根本观点,以及辩证统一的法治系统论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牢牢把握贯穿其中的人民立场及其展现出的人民法治观和科学方法论,深刻感悟凝结其中的人民思想光辉。
2021年03期 No.283 43-5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0K] [下载次数:3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7 ] - 张晋铭;徐艳玲;
智能革命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义是实现程序智能刚性治理与理念本身弹性治理之间的动态平衡,目标是构建一种平衡型的全球治理模式。智能革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丰富资源、达成共识、消除隔阂等方面可以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助力,但也在安全风险、数据隐患和国际公平等方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形成挑战。区块链所具有的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加密算法以及点对点传输等技术,能够为解决智能革命时代下因信任不足而引发的全球隐私、安全和公平等问题提供保障。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程序智能强化了全球的刚性治理能力,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程序智能更多体现的是程序的公平与正义,全球治理过度倚重程序智能可能会出现技术的异化风险。要实现实质的公平和正义需要保持程序智能刚性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弹性治理间的平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弹性治理要求核心价值的定义由国家间达成共识,确保各国人民参与全球治理实践的自主性,并在保障其理念有效性基础上对全球个体充分赋权和鼓励全球各单元创新行为。因此,智能革命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仅要增强全球治理的整体性能力,还要回归个体本身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021年03期 No.283 5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9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 王义桅;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从表达自己(和平崛起)到表达世界(和谐世界)后的再次升华,即以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世界历史观,着眼于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弘扬传统文化,通约各国传统文化,超越单纯的国际关系视角,超越普世价值,寻找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方位引领作用体现在:理念引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全球化、全球治理铸魂;原则引领——完善不干涉内政原则,倡导各国掌握自己的命运;实践引领——通过"一带一路"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网络,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抗疫外交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2021年03期 No.283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2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 ] - 余根雄;
严格意义或狭义上的共享经济指的是闲置资源的个性化租赁,其与传统经济相比具有资源的低成本高效利用、满足个性化物质需求、创生新型互利共赢社会共同体的优势。而在共享经济给社会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人们又极易陷入共享经济就是按需分配、共享经济就是公有制经济、共享经济就是"自由人"的"联合"等认知错误中。为了矫正这种错误认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审视共享经济实为必要。共享经济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换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有其历史的界限。共享经济是我们达到社会理想的手段,而不是理想社会本身。现阶段,更重要的理论任务是厘清共享经济与共享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共享经济找到科学的发展道路。
2021年03期 No.283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 ]
- 黄宗智;
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一大特点。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既是新兴市场经济中的主要长期性固定资本,也相当容易被转化为短期性流动资本。城市建设用地已经成为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也迥异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资本。除了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外,其转化的关键还在于国家的长远经济决策,而近几年,中央决策明确将其转向社会化资本。正是"社会主义资本"的特殊性质和"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治理理念相结合,为现今和未来的中国朝向新型的、上下协同治理的"人民参与化的社会主义"演变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可能。其中关键在于,国家涉及民生的政策必须克服一些官僚主义的弊端,成为真正满足人民实际需要、真正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积极参与的政策。正是如此的前景呼唤着一种扎根于中国发展经验和实践的新型政治经济学。
2021年03期 No.283 79-9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1K] [下载次数:1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 ] - 周心怡;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可持续问题,瑞典、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通过大量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践,建立和完善了包括个人、雇主和政府三方责任主体在内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由各主体共同承担筹资责任,通过机制设计调动各微观主体的缴费积极性,同时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养老保险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分担。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责任分担改革经验对我国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充分发挥和有效平衡各主体间的责任分担、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1年03期 No.283 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下载次数:10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江小莉;王凌宇;许安心;
当前我国社区治理面临着"奥尔森困境",具体表现为:社区成员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高,"搭便车"现象普遍存在等,而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破解"奥尔森困境"的重要途径。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有利于整合协调社区资源、凝聚社区成员共识、激发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为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提供方案。从融合集体行动理论的建构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视角看,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包含三大元素:制度环境元素、治理能力元素和成员理性元素,这三大元素共同作用形成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动力逻辑。可通过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为"一体",技术治理和微治理双重推进,采用隐性激励和选择性激励扩充社区社会资本方式来驱动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
2021年03期 No.283 105-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38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1 ] - 付文军;
《资本论》实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哲学的完美融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马克思充分确证了"为消灭国家和市民社会而斗争"这一理论主题,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利用物质武器和精神武器而展开有效的阶级斗争。直面"当代的斗争",马克思理性地表达了"当代的愿望"——建构"自由人联合体"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可以说,《资本论》不仅致力于为阶级斗争提供武器的政治学途径,还致力于为人类找寻理想的生存之境。《资本论》所展示的政治哲学向度充分表明了马克思政治哲学是一种"以政治批判为目标"的现实性政治哲学、"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批判性政治哲学和谋求"减轻分娩痛苦"的发展性政治哲学。
2021年03期 No.283 115-12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6K] [下载次数:7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陈思敏;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批判贯穿着对人的整体生命本质的关怀,达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次系统辨析。其中的生命哲学议题阐明了人同自然完成本质的统一是人整体生命本质生成的基础,揭示了人与自然疏离并引发人之生命本质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根源,指出了共产主义是积极扬弃私有财产使人同自然完成本质的统一从而实现整体生命本质复归的必由之路。这成为当代反思人与自然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价值及方式的重要思想资源,人类应以人的整体生命本质生成为文明演进的根本价值依循,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和时代选择中修复并构建人与自然多维、多层交互的关系样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全面而深刻的绿色变革。
2021年03期 No.283 126-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18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 ]
- 郝志昌;
资本逻辑的诞生直接开启了现代社会,并生产和规制了现代性的叙事体系。福柯在对现代性的反思中,进一步揭示了生命政治治理术实乃资本逻辑背后隐秘的"政治算数",使得资本逻辑实现了更好的增殖和积累。但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现代社会的今天,生命政治大大超越了福柯那个时代的想象,现代性也远远胜出以往的叙事风格。高频的数字矩阵以极速的算法重塑了生命政治,生命政治以智能化、数字式的规训和培植对生命进行新一轮管控。然而,无论是焕然一新的"数字生命政治"还是"智能现代性",都仍囿于资本逻辑贪婪的增殖本性,从而充当资本逻辑的"马刺"。一种面向未来的智能现代性迫切需要积极的"数字生命政治",并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的生命政治治理术实现自身的良性筹划。
2021年03期 No.283 136-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3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 ] - 姬超;
科学理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基于发展型国家的理论视角,可构建偏向性政策—经济增长—政府规模扩张的逻辑链条,分析发现:发展型国家的首要目标在于寻求经济增长,政府规模扩张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条件的;在增长初期由于资源极度稀缺,发展型国家只能优先选择少量战略性部门进行偏向性政策扶持,从而快速突破资源约束;部门之间的前后向联系为战略性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共赢创造了条件,激发了社会整体的生产性努力;随着发展程度的提高,逐渐加强的利益冲突产生了调整偏向性政策的需求,以重新分配经济机会或调和社会矛盾。在上述过程中,市场和社会催生政府推出偏向性政策,政府规模扩张伴随着经济增长得以同步实现,基于中国发展经验的2SLS模型检验证实了这一论断。为避免偏向性政策带来过度的社会分化,需适时调整偏向性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热情,避免利益集团的固化。
2021年03期 No.283 144-15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5K] [下载次数: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 ] - 王珍珍;赵富蓉;梅红;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与实践,现代供应链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价值协同以及智慧生态四大维度。其中,资源整合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流程优化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价值协同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智慧生态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趋势。这四个维度对中国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一体化、便利化、协同化、智慧化和绿色化。当前,自由贸易港建设应充分认知现代供应链的价值与作用,加大对现代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育,积极借鉴学习国外先进自由贸易港模式与经验,加强港口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港口智能化建设,提高通关效率,注重发挥自由贸易港的要素集聚功能,完善自由贸易港相关法律文件和进一步优化自由贸易港政务营商环境。
2021年03期 No.283 15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9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 骆良彬;魏志坤;
利用2008—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以CEO童年时期是否经历"三年困难时期"为切入点,可实证检验CEO贫困经历与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关系,以及CEO权力、审计质量在CEO贫困经历影响企业税收激进程度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EO早期贫困经历会显著降低企业税收激进程度,CEO权力的增大会增强CEO贫困经历对企业税收激进程度的抑制作用,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增强了CEO贫困经历对税收激进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外部审计对CEO权力的调节作用也有抑制效果。作用机制检验表明,CEO风险偏好在CEO贫困经历影响税收激进程度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2021年03期 No.283 165-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6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 ] - 习明明;何炳林;
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创新不足,反映了当前阶段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仍然较高。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基础,测算31个省级行政区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发现,工业企业减税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还可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间接提升地区科技创新水平。下一阶段,工业企业减税要进一步向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微企业倾斜,加大对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力度,推动形成大中小型企业融通创新的发展格局。
2021年03期 No.283 175-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4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 ] - 王成;
晚清新小说家不仅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本位主义立场,在叙事立场和价值选择上保有文学的传统叙事维度和宏大价值旨趣,而且以一种想象逻辑实现着对民族国家形象的建构。叙事主题的道统色彩、叙事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章回体叙事结构模式的广泛运用,以及对史传传统与历史叙事的偏爱,都体现出晚清新小说浓厚的传统叙事特征。由于晚清特殊的历史情境和社会文化场域,晚清新小说家在文本叙事中还体现出对传统叙事的突破与偏移,如主题的多义性和复合性、反讽揶揄调侃的叙事手法、叙事文本情节的跳跃与断层、叙事人称和视点的转换等,在叙事逻辑上呈现出对传统叙事的复杂态度与多重抉择。晚清新小说在叙事上承袭了较多的传统规则,虽然不成熟且存在明显不足,但其在"传统"根基上所生发的"新"向度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与文论史意义。
2021年03期 No.283 185-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3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陈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掀起了两次文学革命的浪潮。1898年前后的晚清文学革命是受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耻辱所激发的,其中的"小说界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小说,赋予小说空前的政治功能。反映中日甲午战争的若干历史小说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拥清或反清界限分明,部分作品留下了受近代文学革命影响的痕迹。"五四"新文化运动缘于日本企图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浪潮。"五四"新文学革命的启蒙主义思想由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而发生变异。为了抗战需要,文艺大众化成为整个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主潮,深刻影响了抗战小说创作,但各个不同政治区域的抗战小说在坚持"五四"启蒙主义传统和为政治(战争)服务的大众化立场上各有偏重,其或是缘于作家的自觉追求,或是受政治因素的制约。
2021年03期 No.283 195-210+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8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蒋浩伟;
梁启超、王国维的诗学被一部分学者看作是中国现代文论的两个主要源头,分别体现了所谓的政治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这种观点一部分是基于对历史的追认,另一部分却是基于对历史的"发明",是从中国"启蒙与救亡"的当代社会语境中建构出的话语体系,而并非对梁启超和王国维诗学的准确描述。这种文论话语不仅遮蔽了梁启超与王国维诗学的多重内涵,也忽略了二者诗学所承袭的中国诗学传统和面临的复杂历史语境。在审美现代性与政治现代性的视角之外,借由王斑、王德威关于中国研究中所表现的抒情与政治的多方涵涉的思路,可以进一步对梁启超和王国维诗学的丰富内涵进行审思,将二者看作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情感政治,继而加深对二者诗学的认识与理解。
2021年03期 No.283 21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6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苏喜庆;
融媒体正成为媒介文化发展的新场域。文学正在融媒体转型过程中进行着跨媒介化内爆,在融合众多媒体的多元化传播路径中,重新唤醒文学价值的综合效力。同时,文学也发生着跨媒介化变异,其中,显性变异主要是数码化,即由文字符码转化为比特符码,在融媒体介质中自由再生产和传播;隐性变异则主要表现为接受语境与文化消费心理方面的变异,"穿刺式"阅读、时尚快评等成为新的传播反馈模式。在新媒介语境中,文学语言必然要与虚拟空间中的感性直观和欲望表达相接通,且努力适应这种共生性的空间生态。由此,新媒介文学的持续发酵和再生产效应孕育出了膨胀型的大文化载体。在未来的"融媒体+文学"新生态中,文学与融媒体的双向度敞开,将引导人类进一步探寻人文与技术生命相融合的、带有命运共同体特征的融媒体精神空间通道。
2021年03期 No.283 218-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8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 ] - 高利红;徐玺;
《环境保护法》赋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查封、扣押的权力,但该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行政目的错位、执法手段"一刀切"、利益衡量不全面等规范性欠缺问题。威慑型环境规制下行政执法存在规范化欠缺的症结,应对执法目的与手段的错位问题予以关注。关注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平衡并对行政权力的规范行使进行合理规制,应从完善环境行政执法的程序性规制、非强制性机制、保障公众参与等方面促进环境行政执法的规范化。
2021年03期 No.283 227-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6K] [下载次数:9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 许偲;
互联网的无域性给国际知识产权法领域的立法、司法及学术研究者带来挑战,目前各国尚未订立一套统一的国际法规则来确定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的管辖权,但是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还是对此作出了探索和尝试,对传统的知识产权地域管辖规则作了一些创新和突破。国际上关于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管辖权分配问题主要有访问规则和目标规则两类。综合考量互联网企业、网络信息传播、法官自由裁量权等因素并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相比于访问规则,目标规则是更为妥当的路径。
2021年03期 No.283 236-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9K] [下载次数:9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