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533001
日访问量:92

新时代新思想研究

  • 人类的解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基础——“利己利他”辩证关系的历史考察

    冯景源;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无论是历史观、自然观抑或人性论,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人和事业(行为),都可归结为"利己利他"的关系。"利己利他"是人类行为中最古老的辩证关系之一,马克思将其应用在人学理论中,为揭示"修昔底德陷阱"背后的政治把戏提供理论依据,对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开始进入共创共治共享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正朝着"人类的解放"这一目标不断前行。

    2021年05期 No.285 1-7+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 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世界的政治哲学

    朱雪微;

    当代世界因其地理意义而具有世界形式,但因其缺少政治意义而不具有真正的世界内容。具有世界形式但缺少世界内容的世界是一个未定的非秩序世界,因而仍然是一个"非世界"。当代世界一直以西方民族/国家的政治哲学思维方式从国家观世界,试图将个别或少数国家意志强加给世界,这显然不能为世界秩序建构出一套公正合理的现实方案。与之不同,中国立足天下/世界的思维方式以世界观世界,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任何国家,也不试图以自己的意志同化整个世界,只是希望与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面对当代世界格局的百年未有之变,面对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浪潮的日益涌动,面对国际冲突与矛盾的不断加剧,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世界各国在命运与共中合作共赢,是建构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可行方案,是当代世界的政治哲学。

    2021年05期 No.285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和谐劳动关系的法治保障

    秦国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是内涵极其丰富、表征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的综合目标,和谐劳动关系建构是其题中应有之意。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网络用工兴起的时代,塑造新型劳资伦理关系及其依法治理成为新时代劳动法治的价值目标。以符合中国国情和现实劳动关系应然伦理需要的法律治理之道,建构起适应网络与智能化时代要求的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机制。同时,应注重劳动关系调整的法治与德治并举,回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新伦理和核心价值观要求,以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与促进合作共赢为劳动争议解决目标,建构非对抗性为主体的劳动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着力化解劳资矛盾与争议,使劳资双方能够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红利。

    2021年05期 No.285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 ]

公共管理与社会建设

  • 中国城乡治理的升级再造

    赵秀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治理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和瓶颈问题。一是一定程度上存在模仿西方的倾向,有模式化、类同化和形式主义做法;二是片面发展城市而忽略乡村,存在失衡、失当和去乡村化倾向;三是偏向外援,忽略内动力,缺乏发展后劲。这亟须对城乡治理进行升级再造,突破固化僵化思维,获得全新的变革发展。四川天府新区的"公园城市""公园社区""乡村梦"等新探索,可为中国城乡治理提供借鉴。今后,应真正改变对城乡治理的错误理解认识,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理念与方法,快速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城乡治理制度特别是内部制度创新,强化城乡治理的内在发展动能,以智慧特别是民间智慧提升城乡治理能力。

    2021年05期 No.285 54-67+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 ]
  • 中国政府内部政策企业家推动政策创新研究

    潘翻番;薛澜;徐建华;

    政府内部政策企业家在推动政策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山东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政策创新过程中,政府内部的政策企业家通过个人行动策略与制度性因素之间的耦合推动政策创新。政府内部政策企业家通过发挥问题界定、支持联盟建构、示范领导等行动策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政策方案,以此获取来自上级政治精英的支持,从制度层面积累改革所必需的政治资本,进而强化其在科层决策网络中的位置,最终推动政策创新的成功发生。

    2021年05期 No.285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1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 ]
  • 中国互联网医院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花培严;黄蕾;

    互联网医院的出现有利于缓解线下医疗资源供应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但与线下医院评价体系的广泛应用不同,我国的互联网医院综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无法系统性分析评价其绩效现状并引导其发展,难以解决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不佳、综合服务和内部管理不完善、群众满意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因此,互联网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探索并构建一套以公共服务管理理论为基础的质量指标体系。并通过TOPSIS方法对比两类互联网医院发现,实体主导的互联网医院综合评价较高,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在个别方面评价略高;但都存在用户满意度偏低的问题。基于此,应建立差别化考核机制、加大客户端投入、完善数据共享机制等,推动中国互联网医院乃至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发展。

    2021年05期 No.285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9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历史辩证法视域下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再定位——由《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谈起

    付清松;

    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出场语境和叙述方式的悬置及对相关补充论述的忽视,导致一些人将恩格斯对生产力之于科学社会主义基础性地位的兜底式强调在孤立和片面的阅读与阐释中异化为本体化僵守。如此一来,对空想社会主义之"空想性"的"拨乱反正"在那种形而上学化的做法中被反转为对科学社会主义之"客观性"的"矫枉过正",最终索性把"科学性"径直化约为或等值于生产力发达或经济成熟,科学社会主义也就很容易被人顺势拖入"经济决定论"的泥坑。只有引入主体向度并在整体和普遍联系的视野下将对"科学性"的理解定位于主客体与主客观统一的历史辩证法之中,方能走出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认知的被动局面,也才能切实消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性"的种种质疑。

    2021年05期 No.285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 ]
  • 基于时空维度的“资本主义崩溃”问题探究

    张艳萍;

    世纪初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资本主义崩溃"问题的研究重新复苏,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历史过程研究与社会结构分析有机结合的分析思路,体现为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由此出发,对崩溃问题进行时空维度的剖析既涉及其生命周期,即崩溃是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生命周期的终结;又涉及圈层结构,即崩溃意味着圈层体系中结构性矛盾突出和资本积累极限的来临。面对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引发的诸多全球性问题,必须不断深化资本主义体系机制研究。以时空视角对崩溃问题进行重新解读,有利于科学认识当今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正确研判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趋向。

    2021年05期 No.285 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民法典》担保制度内在体系的变迁

    谢鸿飞;

    担保制度内在体系的诸价值包括公正、自由、平等、安全和效率。《民法典》关注物上保证人和保证人的特殊地位,弘扬了担保领域的意定主义,凸显了物上保证人和保证人的平等法律处遇;并通过纳入实质担保观,提升了平等价值;确立了统一的受偿顺序规则,强化了对担保权的保障;扩大了"正常经营过程中的买方"规则的适用范围,更有利于保障交易安全;通过促进抵押物的流转等革新提升了担保交易的效率。担保领域的新司法解释进一步强化了这些价值,但在制度建构和法律适用中,还需有力地推动这些价值的最大化及其融贯性实现。

    2021年05期 No.285 4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4 ]
  • 家户制与家户国家:中国国家形态的一个解释框架

    黄振华;

    家户制是传统中国的基础性社会制度,其内涵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方式、以家长为主导的关系模式、以家户为中心的观念意识以及以户籍为标志的国家责任。从基础性制度着眼,中国是典型的家户国家,并由此形成其国家特性,表现为强大的国家能力、国家运行的自给性特征以及国家对社会的纵向支配。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个体主义的兴起和政府权力的介入,典型意义上的家户国家趋于消解。然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模式或制度"基因",家户制并不会被完全取代,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延续,并成为影响中国国家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

    2021年05期 No.285 86-96+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 ]
  • 家国传统与秩序再造——基于中国逻辑的历史分析

    韩向臣;李龙;

    家国关系是人类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而东西方之间却在此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逻辑模式。恩格斯立足于人类学研究成果,在分析了西方尤其是欧洲国家起源的经典案例之后,以国家与社会的二分为基础,形成了其家国异构理论。而一些学者在研究古代中国时,则出现了家国关系的另一种视角,即家国同构理论。但是,面对广阔而复杂的历史画卷,仅仅将其概括为家国同构难免有失偏颇。这一贯穿中国几千年之久的逻辑底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时代话语,并最终随着近代中国国家的转型而解构。今日之中国,法律取代宗法伦理成为调整家国关系的核心要素,家庭的私领域特征不断凸显,而传统的家国理念也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这一道德文化精神。

    2021年05期 No.285 97-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0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 ]
  • 新时代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现实、特征与政策

    李金华;

    实现对外经济合作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较为集中,且影响力不断增大;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年来,一些国家加强了对外国投资的审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随之面临更加严格的限制。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也是对外劳务合作业务量较大的地区;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目的国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助推了中国的脱贫攻坚。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建设、一般建筑、通信工程建设等领域,地域上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未来,中国对外经济合作要提升国际供应链的市场份额,构建现代跨国产业体系;加强外派劳务资源市场的培育,推动对外劳务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发挥行业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方面的全产业链优势,形成中国建设品牌方阵;优化对外经济合作环境,进一步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程度。

    2021年05期 No.285 108-119+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7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财政结余视角下中国地方政府预算执行滞缓的成因

    吴进进;

    基于财政结余视角,对中国地方政府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滞缓成因进行研究表明,支出增长驱动是我国地方财政结余膨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政府支出效率下降、政府预算最大化倾向增强,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超过了公共服务需求和实际成本,为财政结余创造了空间。地方财政分权是缓解地方财政支出驱动结余增长的重要机制:地方财政分权提高了财政支出效率,加快了支出进度,削弱了支出规模对财政结余的扩张效应;财政分权降低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并进而遏制了财政结余的膨胀。建议加强地方预算硬约束,控制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过度扩张;同时提高财政结余管理的制度化,持续强化对财政结余的清理整顿;此外还应提高地方政府自有收入,加强市县政府收入分权。

    2021年05期 No.285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数字经济、要素配置与区域一体化水平

    王玉;张占斌;

    当前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但区域一体化在打破要素流动障碍时,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要素错配,作为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变革的数字经济崛起,能否改善区域内生产要素配置,进而推动区域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以2010—2018年中国7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一体化指标,分析数字经济与区域一体化水平的关系,并探讨生产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发现: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一体化水平有所上升,相反哈长、中原、成渝一体化水平有所下降。数字经济发展将抑制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一体化水平,但能促进城市群区域产业结构、创新、环境一体化水平。生产要素配置不平衡是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群一体化关系的中介变量,但劳动力配置不平衡与资本配置不平衡的中介效应恰好相反。数字经济发展会降低劳动力要素配置不平衡,增加资本要素配置不平衡。因此,如何降低区域资本要素错配是在发展数字经济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2021年05期 No.285 129-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40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1 ]
  • 第一大股东易主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陈加民;谢志忠;

    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的关键是引进优质法人股东,第一大股东法人类型的变化与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漂移"二者共生同长。基于2014—2019年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的面板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第一大股东易主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由民有法人易主为国有法人显著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第一大股东类型不变但实际控制人易主,财务绩效受到显著性正向影响,此外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对社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财务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巩固农村信用社支农扶小品牌形象目标,必须重视第一大股东易主为国有法人的效应,进而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基于优化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机制目标,应适度增加国有法人股东比例,以强化社会绩效,巩固财务绩效,进而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

    2021年05期 No.285 139-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 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绿色新动能

    涂正革;王昆;甘天琦;

    新发展阶段需要新动能和新理念。1998—2019年,中国工业绿色生产率总体呈显著增长的趋势。技术进步已然成为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从时间维度看,2012年是绿色生产率变化的重要转折点。1998—2011年,依赖传统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的发展动能是工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十八大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发生了重大转变,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日益凸显,与环保减排相关的绿色新动能对工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工业生产率增长的核心源泉。从区域维度看,东、中、西部的绿色生产率驱动因素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工业增长的绿色动能最显著,是全国绿色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总之,由绿色技术进步带来的新的绿色增长动力正在显现,绿色新动能无疑将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实现两碳目标的核心动力。

    2021年05期 No.285 148-158+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对能源消耗水平影响的测度——基于中国39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李碧珍;蔡云清;

    制造业服务化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制造业不断加大服务要素投入,逐步降低对能源消耗的需求和依赖。然而,从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及总量的发展趋势看,现阶段制造业服务化虽带来全球价值链行业分工地位的改变,但并未显著减少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反而对制造业行业上游度产生反向调节作用,服务化转型的能耗总量不降反升。事实上,能源消耗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受到各部门要素密集度、服务要素投入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异质性等的影响。在制造业服务化引发价值链分工位置变化的初期,规模扩张带来的能源消耗增量会抵消制造业服务化的能耗减量效应。下一阶段,制造业应注重与新兴生产性服务要素相融合,对不同企业实施差异化扶植政策,抢抓新基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以激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双向促进作用,触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1年05期 No.285 159-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1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外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政策比较研究

    余川江;李晴;龚勤林;

    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和"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双重推动下,发展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是新时代中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践的动力。围绕培育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总体目标,应用内容分析法,建立"政策工具—产业集群"的二维分析框架,通过对中国与美国、德国、日本三个智能制造发展"引领型"国家的政策比较分析,发现中国智能制造集群的政策存在一些不足:在集群政策中,空间支撑类政策整体占比过大,支持网络组织发展的政策占比较小,没有充分重视产业集群网络化特征;在企业发展、网络组织等集群核心发展阶段中,运用环境侧和需求侧政策工具的占比较小;此外,政策导向在精准量化方面亟待加强。最终,瞄准国际标准,提出夯实智能制造企业发展基础、优化集群环境、注重网络化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2021年05期 No.285 170-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1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 ]
  • 鲁迅对严复译著《天演论》之扬弃

    俞兆平;

    进化论是鲁迅思想的一条主纲,但中国学界对鲁迅如何接纳严复译著《天演论》缺少纵向开掘,也因此受到华裔日本学者非议。总的来看,鲁迅对严复译著《天演论》采取了哲学的"扬弃"立场,取其精要,去其偏执。具体来说,即遵从科学意义上的万物进化论,赞同对弱小民族宣扬"天行"说,但又以赫胥黎的"人治"说反击遵循斯宾塞"丛林法则"的"兽性爱国"说。同时鲁迅把进化论和社会革命联系起来思考,愿意牺牲自我,促使希望在进化中诞生,而深潜于其体内的"鬼气""一代不如一代"以及对"黄金世界"的疑虑反映了鲁迅的退化观念。与严复倾向于斯宾塞强调"舍己为群"不同,鲁迅更倾向于约翰·密尔,倡导"首在立人",人立而"人国"立。然而,进化论在中国社会现实中的困境让鲁迅最后认识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学说来取代严复译著《天演论》。

    2021年05期 No.285 180-197+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生命美学在西方

    潘知常;

    生命美学从理性或者神性之外去阐释生命存在的意义,是西方19世纪上半期到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一个美学思潮,由叔本华、尼采、狄尔泰等人创始。精神分析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立地",有机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顶天",存在主义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主观",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社会",后现代主义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身体"。生命美学的共同之处是:以生命为视界,以直觉为中介,以艺术为本体。生命美学是西方现代美学真正的开始,至今还存在拓展的空间。

    2021年05期 No.285 198-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9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 ]
  • 手机功能的演变:从主体到异己者

    蒋原伦;

    从最初的移动通讯工具发展到今天的智能化运用,手机在功能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不断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和与之相应的功用,使得手机从各个方面进入人们的生活,大大拓展了人们生活的边界。与此同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进入到手机之中,丰富了手机的内涵。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手机象征着机主的主体,是其私人生活和情感生活的组成部分。手机也是人们进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媒介之一,作为技术之物,手机似乎重新组织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越依赖手机,手机就越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当然,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它跟今天社会的体制、信息化程度和监控环境相关,跟社会一体化进程相关。而今,手机也成为监控人们的有效工具。由此手机成为人们亲密的异己者,也许有朝一日,它会成为可恶的异己者。

    2021年05期 No.285 215-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赋权的想象还是精神的鸦片:青少年网络祈愿的表征与实质

    刘晶;

    当前,在我国部分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着所谓"网络祈愿"。这是多神论传统影响下的亚文化消费景观,是用户基于不同场景选择的社交表演。网络祈愿通过多元化的语义狂欢、协同化参与的表意路径和共鸣的个性化表达,构建了群体间的互动仪式链,其功能是娱乐与社交,心理机制是想象中的赋权。网络祈愿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如单向度的幸福观与用后即弃的消费观。对网络祈愿文化的纠偏关键在于摆脱四大谬误偶像观,塑造"榜样型锦鲤"。

    2021年05期 No.285 223-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9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 ]
  • 生活剧院的戏剧与政治、生活的互动

    李时学;

    生活剧院用戏剧表演政治,让政治贯穿戏剧创作,又在政治理想与戏剧美学中追求并实现非压制性的新生活。剧院戏剧活动中的政治、戏剧与生活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其戏剧活动与社会运动、生活方式之间的互渗(如戏剧的政治化和生活化,政治与生活的戏剧化等),使得生活剧院独树一帜。研究三者之间的互动机制有助于阐明剧院的戏剧性格、政治品格及生活风格,进而把握其融汇戏剧、生活与政治的戏剧学机理及社会学价值。

    2021年05期 No.285 232-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网络空间治理视角下短视频发展向度

    叶大扬;陈志勇;

    短视频的广泛使用深刻影响着网络生态,重构了传统文化,催生了新型文化。把握短视频对网络空间的影响,审视短视频给网络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带来的价值和困境,是促进短视频健康发展的必然逻辑。为实现短视频与网络生态的相融共生,须从理念向度、主体向度、内容向度和方法向度等四个方面着力,以理念为先导引领短视频守正创新,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短视频提质增效,以质量为保证优化短视频内容供给,以技术为依托重塑短视频话语表达。

    2021年05期 No.285 240-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 ]
  • 喜讯 《东南学术》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

    <正>~~

    2021年05期 No.28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