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转向视域中的当代文学地理学重构Re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Geograp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Turn
刘小新;颜桂堤;
摘要(Abstract):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崛起为文学地理学的当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文学地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和学科建构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1世纪以来,文学地理学的学科自主意识逐渐形成,并呈现出多元发展之势。中国文学地理学再出发与当代重构,要在重新锚定研究对象、激活跨学科活力、关注核心命题、建构政治关怀、重视数字人文技术等方面打开新的可能性,才能不断开创当代中国文学地理学的新境界。
关键词(KeyWords): 空间转向;文学地理学;未来趋势;当代重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刘小新;颜桂堤;
DOI: 10.13658/j.cnki.sar.2022.06.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罗伯特·塔利:《空间性》,方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55页。
- (2)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饮冰室文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86-87页。
- (3)康德:《自然地理学》,《康德著作全集》第9卷“逻辑学、自然地理学、教育学”,李秋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 (4)米歇尔·柯罗:《文学地理学》,袁莉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第15-16页。
- (5)王敖:《中唐时期的空间想象:地理学、制图学与文学》,王治田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版,第1页。
- (6)李仲凡:《地理学学理资源在文学地理学建构中的作用》,《兰州学刊》2015年第6期。
- (7)罗伯特·塔利:《空间性》,第11页。
- (8)Franco Moretti,Atlas of the European Novel:1800-1900,London and New York:Verso,1998,pp.3-24.
- (9)Charles B.Travis,Abstract Machine:Humanities GIS,California:Esri Press,2015,pp.4-9.
- (10)安德鲁·萨克:《批判性文学地理学》,王冬青译,《文化研究》2019年第2期。
- (1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2022年4月25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2-04/25/c_1128593897.htm。
- (12)大卫·哈维:《希望的空间》,胡大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
- (13)② 米歇尔·柯罗:《文学地理学》,第4、13页。
- (14)Lisbeth Larsson,Walking Virginia Woolf’s London:An Investigation in Literary Geography,trans.by David Jones,Cham:Palgrave Macmillan,2017,vii.
- (15)苏珊·斯坦福·弗里德曼:《图绘:女性主义与文化交往地理学》,陈丽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页。
- (16)Charles B.Travis,Abstract Machine:Humanities GIS,California:Esri Press,2015,p.12.
- (17)皮埃尔·巴亚尔:《如何谈论那些不曾到过的地方》,参见米歇尔·柯罗:《文学地理学》,第106-109页。
- (18)米歇尔·柯罗:《文学地理学》,第111页。
- (19)刘小新:《文学地理学:从决定论到批判的地域主义》,《福建论坛》2010年第10期。
- (20)爱德华·W.苏贾:《寻求空间正义》,高春花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8页。
- (21)② 爱德华·W.苏贾:《寻求空间正义》,第12、6页。
- (22)Charles B.Travis,Abstract Machine:Humanities GIS,California:Esri Press,2015,p.7.